隊伍非常難受。
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這些土人就會聚集起來向淘金隊伍發(fā)起攻擊。朱瞻基與唐三任商議過后,決定設(shè)一個圈套讓這些土人上當,給這些土人一次難忘的打擊。
淘金隊伍中最吸引土人的就是隊伍使用的瓷器餐具,這些在陽光下能夠反光的餐具在土人眼里與他們祭祀的黃金價值差不多。
為了吸引土人前來搶奪瓷器,朱瞻基下令假意舉行了一場大型的祭祀活動,在活動的現(xiàn)場擺放了大量的瓷器。這些都是船隊帶來備用的瓷器,有些也可以用做交易。
不同于東京城附近的土著由于生存條件豐厚,對待外來的人類非常友好,沒有多少攻擊性。金山附近的土著卻攻擊性極強,這就應(yīng)了那句窮山惡水出刁民的說法。
土著們看到了這些擺放在空地上的瓷器,頓時就生出了貪婪之心。他們知道憑著一個部落幾百個勇士很難戰(zhàn)勝那些不速之客,很快就以驚人的速度串聯(lián)起來,十幾個部落組成了一個五千多人的聯(lián)軍,對淘金隊伍發(fā)起了攻擊。
嚴陣以待的淘金隊伍雖然只有兩千多人,憑借著強大的裝備優(yōu)勢,對這些進攻的土著進行了反包圍。
土著們哪里見過如此強大的排槍打擊,連續(xù)三輪射擊之后,便讓這些連護具都沒有土著聯(lián)軍死傷慘重,剩下的土著頓時嚇破了膽子,紛紛的跪倒在地祈求活命。
這一戰(zhàn)一下子就俘虜了三千多土著,俘虜了這些土人讓淘金隊伍一下子就有了充足的勞力。本來朱瞻基還擔(dān)心這些土人在被安排挖礦勞作會進行反抗,沒有想到這些土著溫順的像一只只人畜無害的綿羊。
朱瞻基倒是沒有虐待這些土著俘虜,每天都有充足的食物供給,糧食食物可能會短缺,不過對于大明來說守著這么資源豐厚的漁場,一張大網(wǎng)撒下去,幾千人一頓飯的食物便夠了。
不同于淘金隊伍天天吃魚已經(jīng)吃的膩煩了,土著們可是非常愿意吃魚,能夠管飽的吃飯,對于他們說也不是天天都有的生活。
在金山安穩(wěn)下來之后,朱瞻基便派遣船隊到南方的建中城采購糧食,土人們天天吃魚沒意見,淘金隊伍可不行,不過總是采購糧食也不是長久之計,金山本地還是要有自己的糧食種植,不說別的,至少要保證淘金隊伍的口糧供給。
可是哪有種地的人???這讓朱瞻基與唐三任非常的犯愁,就在兩人犯愁如何建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時候,已經(jīng)在金山挖礦一個多月的土人的部落里陸續(xù)來人與淘金隊伍交涉。
他們希望用財物贖回他們部落的勇士,朱瞻基當然不會同意,好容易抓住的勞工哪里能放走,至于財物,土著能有什么財物?
各個部落又退而求其次,希望他們能見一見他們的族人,這一點上朱瞻基與唐三任倒是沒有拒絕,他們來這里并不想與土人把關(guān)系處的太僵。
這些俘虜與家人見面的結(jié)果卻讓朱瞻基與唐三任始料不及,也不知道這些俘虜對他們的家人說了什么,這些人竟然不愿意走了。
面對這些老弱婦孺,朱瞻基還真下不去狠心驅(qū)逐,雙方語言不通,溝通起來也不是很方便,最后還是在以為有語言天賦的土人俘虜?shù)膸椭?,才徹底的明白這些土人想要干什么。
原來這些家屬聽說俘虜們每天都能吃飽飯,這讓土著家屬們非常羨慕,他們也希望留在金山,為大明干活,只要管飯就行。不要小看吃飽飯,在工業(yè)革命和生產(chǎn)力爆發(fā)之前,吃飽飯都是各個政權(quán)努力爭取的目標。
這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頭,朱瞻基與唐三任自然是滿口答應(yīng)下來,不過卻有個條件,那就是所有土著的娃娃都要到淘金隊伍建立的學(xué)堂讀書。
土著問讀書是干什么,唐三任就解釋說,是為了讓孩子長本事,他不希望土著們的下一代還什么都不會。
土著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