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歷史上全部投入實際使用的海基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從ug27a“北極星a1”潛射彈道導彈、ug27c“北極星a3”潛射彈道導彈、ug96a“三叉戟1”潛射洲際彈道導彈、ug133a“三叉戟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其中“三叉戟2”一共進行過172次試射,成功率達到驚人的100。而“三叉戟2”也是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的洲際彈道導彈之一,擁有120米左右的圓概率偏差和12枚76型核彈頭的攜帶能力。
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也是洛馬的產品。在航天方面,dscs3國防通訊衛星、tirosn氣象衛星都是洛馬的產品。
此外,他們還研發雷達。他們研發的sy4有源相控陣雷達,本計劃裝備于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cvn78“福特”級航空母艦,但因經費問題才被裁撤。
“薩德”反導系統,它是由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等公司共同開發,屬于“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
……
對于這樣一個公司來說,雖然他的公司市值并不高,在21世紀20年代僅104133億美元,是騰訊的17。但若用15家騰訊去換洛馬,也不會有人同意。因為洛克希德馬丁真正厲害的地方不在公司市值,而是實打實的技術。
這也是馬由從規劃企業時,就一直注重布局高技術含量的制造業的原因,他來自未來,更清楚宇航時代制造業的重要性。
看來,以后要對洛馬這家公司高度關注。而且從這些技術運用方面,馬由聞到了一點不尋常的味道。
來回僅用了三天時間,返回到波士頓后,悄悄返回酒店房間。這時天剛剛亮,他立刻躺下補了4個小時的覺,上午才10點才起來。
這是他難得一次沒有晨練,1600公里路程,10多小時一口氣跑回來,實在有些疲倦。
想到總不能一直在賓館不露面,容易令人生疑。他起床后,去餐廳吃了點東西。便乘車來到麻省圖書館,還了所借的書籍。
出了圖書館,他游蕩在校園中,欣賞起麻省理工的校園建筑來,這里既有艾奧力克柱式的古希臘風格,也有極為現代的薄殼場館,既有古典雕塑散布在園林之中,也有空透的純金屬超現實主義構筑物。
從這些“亂七八糟”的元素中,馬由感受到了包容性的理念。果然能打造負有盛名的理工科大學,還是有其獨到的辦學理念。雖說這些是表象,但一個學校的風格,恰恰都體現在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細節方面。
轉了2個小時,沒有什么可以看的了。便在一個大樹樹蔭下的石凳坐下,從自己空間里拿出一本書。馬由悠閑地看起書來,其實他雖在看書,卻是在觀察學生的生活狀態。剛才在游覽的途中,他看到了不少亞裔面孔的學子,回想到在米國考察這段時間,幾乎所有名校里,都有大量的亞裔面孔的學生,這讓他產生了一個念頭。
坐下思考片刻,他清楚這個思路,就是要學會“拿來主義”。
既然米國從華國“拿來”了數十、上百萬、歷經16年甚至20年培養出來的高素質本科或碩士生,那他就計劃直接從米國的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去“拿”碩士、博士生,尤其是華裔學生和學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