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外敵或者是東出函谷平滅各國,在下可于此處立下誓言,必然竭盡所能的幫助到侯爺,不知您意下如何?”
“本侯知道你今日來到這里的目視,無非就是想讓本侯再次率領軍隊,打幾個勝仗,到時候,你再向王上進言,我在落到現如今這個下場?”
說到這里,嬴淵輕笑一聲,繼續道“如果你今日是來找本侯聊聊天,那么本侯歡迎,但如果是說讓我重返廟堂這件事情,還是請回吧。”
他重新落座。
之所以不去,是因為時機還未到。
李斯也不愿他重返廟堂,但此來,他是奉了王命,要是沒有完成,少不了被嬴政一頓責罵。
想到這里,他不死心的問道“難道當真就沒有商量的余地?無論侯爺想做什么,我都可以適當讓步,只要侯爺能夠重新執掌軍隊便可。”
聞聲,嬴淵冷哼道“李斯,雖然你們外客勢力現如今可謂如日中天,但是,縱然如此,本侯想做什么,又何須你來讓步?
本侯的離開,讓你迅速壯大,一旦本侯某一天動了心思,你那些所謂的外客官吏一黨,會瞬間土崩瓦解。”
之前就有說過,外客之所以強大起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嬴政。
作為大秦的王,他認為,外客官吏都是普天之下學富五車的才子,不少人都在稷下學宮讀過書,有著常人難以比擬的卓越見識,利用他們身上的才學,便能夠更好的治理國家。
事實也是如此。
嬴政能夠讓他們起來,就能夠讓他們趴下去。
所以李斯也一直認為,目前外客官吏的體系,仍然很薄弱,缺乏一定的基礎。
畢竟,現在的秦國,遠沒有到那種迫切需要依靠外客才能將國家運轉起來的程度,所以倒是也不用對他們百依百順。
現在的外客,遠遠比不了軍方體系那樣牢固。
秦國離開李斯,照樣可以活下去。
但是秦國一旦離開王翦,所面臨的局勢就會相當尷尬。
而且,軍方都是繼承的體系制度。
子承父業,在軍方當中,是最容易看到的一幕場景。
“侯爺這話不假,但是,國家不可能只依靠本土中人來治理吧?普天之下,能人異士何其之多?有他們的加入,難道不應該會使秦國更加強大嗎?”
李斯想要改變他對外客的那種歧視觀念。
其實,嬴淵從來就沒有小覷過外客,相反,他很尊敬那些人。
畢竟,能在秦國為官的外客,必然都是全天下論才學都是最頂尖的那種。
有這種人治理家國,乃是一件幸事。
“你可知道,本侯為什么會將稷下學宮的所有藏書,全部抄錄一份,讓他們送到秦國嗎?秦國最不缺乏的就是人才,也不缺乏培養人才的決心。”
嬴淵知道李斯的依仗就是外客官吏能夠更好治理國家這一點。
他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讓對方感到了莫大危機。
李斯沒有選擇繼續留在侯府,他想說的話,不該說的話,都已經說了。
對方執意不愿參與政事,重新掌握軍隊,他也沒有辦法。
總之,他現在心里滿滿的都是疑惑。
對方不選擇參政,就甘心一輩子蝸居在冠軍侯府?
心里的廣闊天地沒了?
百思不得其解的李斯只能選擇去章臺宮內復命了。
嬴淵望著他緩緩離開的背影,也逐漸陷入沉思。
轉眼之間,過去八九年的時間,還真是令人感慨萬分。
這幾年來,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他們都還年輕。
那個時候,他與李斯,算是極為不錯的朋友。
那個時候,就想他說的一樣,對方不是權傾朝野的長史,自己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