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八年五月中旬,魏燕兩國派遣十八萬大軍抵達楚國。
項燕掛帥出征,臨近秦國函谷關。
嬴政命楊端和為帥,蒙恬為副帥,統兵三十萬,援助函谷。
王翦府中。
嬴淵正與他的恩師待在一起,商量目前的局勢變化。
“此戰,我大秦將能夠派出的將領,全部派出了,可謂傾巢而動。
這聯軍雖然號稱有五十萬,但在老夫看來,至多不超過四十萬,我們又占據守城優勢,倒是不用擔心,他們的軍隊,會跨越函谷關,兵指咸陽城。”
王翦看著函谷關一帶的地圖形勢,將楚軍動向一一標明出來,最終做出了一段短暫的總結。
這場戰爭,秦國面臨的優勢很大。
“學生倒不是在擔憂函谷關會面臨危險,只是,三國聯軍的意圖,恐怕沒有我們看上去這般簡單。
老師不妨設想一下,在各國百姓以為我秦國是可以戰勝的關鍵性時刻,項燕此人突然發難,這絕非巧合。”
嬴淵憂心說道。
為了對付楚國,李信、桓齮、章邯等人均已上陣,算是全明星陣容。
所以這場戰爭,根本不可能會有失敗的可能。
敵軍明知很有可能無法攻下函谷,為何還要毅然決然的發兵?
只怕,是想將天下百姓仇恨秦國的心思拉滿,讓趙、韓二地百姓,能夠群起反抗,以此來徹底粉碎大秦東出的野心。
王翦若有所思道“政治上的事情老夫不太懂,只是你既然說了,那么我們就不得不重視。王上那里,可有往其它方面想過?”
嬴淵道“王上已經做出了反應,楊熊前往巨鹿郡,賁弟前往邯鄲郡,而潁川郡則由內史騰親自鎮守,三郡共計有十五萬大軍,即使會出亂子,想來也能光靠蠻力鎮壓下去。”
“你對項燕這個人了解多少?”王翦好奇詢問道。
他這一生,很少與楚國作戰,所以對于楚國將領目前的狀況可謂知之甚少。
但是,他有感覺,似乎項燕將是自己這輩子,最強大的一個敵人。
而且這個感覺愈發強烈起來。
嬴淵直言道“老師,此人用兵本領,不在您老之下,今后我們要是與之對陣,需以小心為上。此人對于兵法詭道之術可能有些短板,但是論排兵布陣,這世間,罕有人及。”
在他心里,毫不違言的說,楚軍的軍陣能夠勝出秦國一線。
“桓齮的那場戰役,我思來想去很久,覺得他們的勝,并非是勝在兵法之上,現在聽你所言,倒是給老夫解惑了。
不管如何,這個項燕,在不遠的將來,只怕會成為你我勁敵。”
自從李牧與廉頗死了以后,王翦經常感覺到了孤獨,認為這個世上已經沒有對手了。
但是當桓齮戰敗以后,項燕逐漸走入了他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有時候他就在想,項燕這個人,肯定會是一個極其強勁的對手。
雖然此人戰績較少,但是能夠做到楚國大將軍的位置,絕對是有其過人之處。
“老師,學生心中有個疑問,在大戰開始之前,王上明明有意讓您統領大軍出征,您為何不愿?”
嬴淵在他面前,一向都是有什么說什么,毫無避諱。
“和你一樣,時機未到。等將來時機到了之后,自然會出山。”王翦笑著回應。
其實,在他們二人眼里看來,三國聯軍兵進秦國,也不全是壞事。
因為秦軍要是在函谷關一帶就將敵軍的主力打掉,那么以后一統各國,將會如虎添翼。
畢竟,這號稱五十萬大軍的三國聯軍,可都是各國的有生力量。
“老師,您認為,如果今后伐楚,需要用多少軍隊?”嬴淵問道。
王翦沉思片刻,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