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即使身在咸陽的局勢差到極點,他也不會答應嬴淵的請求,跟隨他前往齊郡。
因為一旦那樣做的話,在嬴政心中,定然是以為自己已經背叛了他。
面對背叛者,身為皇帝的他,從來不會心慈手軟。
嬴淵誠心誠意道“這件事情,不用急著反對,你反正已經不參與政事了,要是想去齊郡,孤向皇帝陛下提一句就可。”
尉繚苦笑著搖頭道“非是老朽不愿,而是只怕王爺您一旦說出口,老朽可就要遭殃了,言重了,甚至還會禍害一族。”
在一些年過花甲的老臣當中,堪稱智慧者,唯有尉繚。
雖然已經年邁不堪,但是絲毫不阻礙他對于世事的一種判斷。
讓他不參與政事,簡直就是一種暴殄天物。
關鍵這些年來,每當嬴政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基本都是尉繚出面相勸,哪怕是冒著性命之憂,一些話,他也會說出口。
這樣一來,身為帝國最高領導人的嬴政,便很少會有犯錯的機會。
不然的話,只要是人,無論做過什么經天緯地的事業或者成就,基本都會犯錯。
而且一犯還是大錯。
“孤剛到咸陽,你便決定將所有的權力交給李斯,不在過問朝廷政事,此前孤聽聞你與陛下鬧過一次矛盾,陛下讓你在家養老。
這一前一后,正好將孤來咸陽之事夾在中間,這很難讓孤不以為是一個巧合啊。”
嬴淵半開玩笑道。
尉繚鄭重其事道“王爺,您就別說笑了,要是老朽的離開與您來咸陽有關,那么,此刻您已然身入局中,可是就現在來看,您似乎安然無恙。
并且,您還為王翦老將軍風風光光辦了葬禮,可謂對恩師是仁至義盡了。老朽估摸著,無需多日,王爺您就可安然返回齊郡,并且還能將嬴慶公子帶走。”
不管是王翦老死還是章臺宮朝議,尉繚始終未出門半步,就連那次去城門口迎接嬴淵的時候都沒去。
而且,城中他也沒有什么耳目。
之所以還能將時勢推算的這么清晰,就是靠著腦袋里的才學。
他不愧為是大秦的智囊。
光是為了對付未來的齊郡或者嬴淵,這老家伙就想到了不下十種辦法,甚至其中有一種辦法,還無限接近于推恩令,可惜,那只是一個構思而已,還沒有徹底想好,便被他自己否決掉了。
因為他覺得,未來想要解決掉齊郡的問題,肯定是要等嬴淵百年之后,而且多半還是得靠武力去解決。
前提是,在此之前,那些在暗中反秦的勢力,或者是國內不太穩定的政治局面,必須得到一個妥善的解決。
倘若嬴政停下前行的腳步,從眼前的小事開始做起,緩慢的進行改革的推動等等,或許,大秦的根基,將會變得牢不可摧。
然而就現在來看,只是徒有虛表,這樣的帝國,一旦出了問題,那么將如血崩一般,徹底山崩地裂。
尉繚與嬴淵都很清楚這一點,嬴政又豈能不知?所以他在全力培養扶蘇。
而他也沒有讓嬴政覺得丟人,畢竟,尚未真正繼承大統,其仁義之名,就已經在四海傳播了。
屆時,即使嬴政不在了,有扶蘇在,大秦同樣能夠渡過一段危險期。
當然,這只是嬴政的一個美好幻想罷了。
像是尉繚這種人,一直都在為大秦的將來而擔憂,畢竟,現如今這個大一統的帝國,可是他們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才打下來的。
“老了還這么聰明,活該你擔心李斯會朝你下手。”
嬴淵無奈的搖了搖頭。
說誰癡傻他都信,但是尉繚癡傻,他是不信的。
他正要起身離去,結果就在這時,尉繚叫住了他,“王爺王爺且慢。”
嬴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