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個息壤年在旅途中匆匆流過,出發時妮兒三十五歲,現在已經三十七歲了。關于計時系統,《亞斯白勺書》中有明確的硬性規定六十秒為一分,六十分為一時,二十四時為一天,十二天為一日,三日為一年,十年為一歲。何以如此計時,妮兒早就思考過。在這個系統中,“日”和“年”是“實單位”,分別對應著息壤星的自轉和公轉;而“天”和“歲”為“虛單位”,與天文現象并無任何對應。那么,為什么要設這兩個虛的時間單位?一般人從不考慮,只是習慣成自然地執行圣書的規定。而妮兒斷定,這兩個虛的時間單位應該來自藍星,它們寄托著耶耶對故土的依戀。考察隊早就棄船登岸,也離開了禹丁王國的疆域,但仍在教廷的勢力范圍內。這里是化外之地,地老天荒,人煙寂寥。考察隊越向前走,野人的語言越是難懂,好在他們都使用同樣的方塊字(盡管他們只認得最簡單的百十個字),所以交流起來不算太困難;而且所有野人也都隨身帶著匕首和火鐮,自稱是耶耶的子孫。看來,《亞斯白勺書》的記載是正確的。盡管這些野人尚未走出蒙昧,但對“耶耶的人馬”很尊重,沒人敢來打劫,反倒常有人獻上貢品,妮兒也給予更豐厚的回贈。有些膽小的野人只敢夜里悄悄送來貢品,妮兒就把回贈品留在原地。著名的“長崖”到了。一條長長的斷層壁立如削,向南北無限延展。它高約百米,由于太過陡峭,崖壁上很少有樹木,裸露著淺紅色的巖層,夾在斷崖之上和斷崖之下的黑綠色林木中,非常顯眼。斷壁上面有細細的飛瀑流下,激起滿天水霧,即使在晴天也散射著迷人的光暈。這道長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也在圣書《出蛋房記》中有記載。據說,耶耶的子孫走出蛋房后一直在生死線上掙扎,大約三千歲后才走到這道長崖,此時他們已經形成七個支派。但在這兒,各個支派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有的支派不想再走,因為穿越斷層過于艱難,生死難料,而且一旦下去,無法確保能再回來,也就無法再朝拜蛋房了;有的支派仍堅持前進,因為立在斷崖頂向下望去,東邊是廣袤的平原,明顯是生存的福地。最后有三個支派繼續前行,用長繩一個個縋下斷崖。其他四個支派打道而回。繼續東進的三個支派在進入草原之后,由于土地肥沃、氣候適宜,便開始了圣書上記述的農耕生活,從此有了爆炸性的發展,直到建立起今天的天朝。“跨越長崖”這個歷史分界點大概發生在四千歲之前。留在斷崖之西的四個支派從此失去了蹤跡。妮兒猜想,這些族群肯定還存在,只不過發展較慢,至今仍是未識教化的土人。妮兒讓考察隊先在斷層下駐扎,她與押述、蘇辛、一位當地的通譯及三個士兵去探路。長崖東西之間一直有小規模商業交流,所以跨越長崖的秘道肯定是有的,據推測就在附近。可惜這兒人跡罕至,無法找土人探問路徑。他們一行沿著斷層往北,披荊斬棘,艱難地推進。第二天,蘇辛突然喊“妮兒老師,你看!”前邊地勢較為平坦,有六處十幾米高的圓錐形土堆,顯然并非自然之物。“墳墓?”妮兒猜想。不過她覺得不大可能。從大小看,如果是墳墓,必然是巫王或帝王的陵墓群,但這兒不像曾有過繁榮的國度或部落。答案很快就有了。蘇辛帶士兵挖開土堆,里面竟然全部是骨頭!只是時間久遠,骨頭已經風化,互相粘連。土堆外有薄薄一層浮土,是風力堆集而成。妮兒仔細檢查骨骸,發覺大部分屬于大型哺乳動物,如鼠牛、鼠羊、鼠馬,甚至有少量的鼠狼和鼠虎。粗略估算,每處土堆的骨骸都對應著數萬只動物,那么,總共六個土堆,對應的動物應該在五十萬只以上。對妮兒的估算結果,押述和蘇辛都非常震驚什么人造成了如此超大規模的屠殺?當然,它們是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累積而成的,從骨骸風化的程度看,這場屠殺應開始于至少數百歲甚至上千歲之前。他們依次考察,發覺骨堆的年代越來越近。在最后一處骨堆的最上層,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