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李興之要十萬兩,劉理順也要十萬兩,自已請了全城的士紳又是聽戲,又是吃飯,拿十萬兩本錢也是理所應當的,至于那多出來的五萬兩,正好可以賞賜給部下的士卒。
“成!咱們就出三十五萬兩,不過這么多銀子,咱們籌措也需要時間,最遲后日,咱們便將銀子送到劉帥府上,還請劉帥移鎮之前,剿了大西溝的那群盜匪,我等替臨清的百姓謝過劉帥了。”
李太爺生怕再出什么幺蛾子,三十五萬兩銀子在他看來也不算多,臨清這里掙錢的勾當多了去了,最來錢的買賣其實是鑄假錢。
皇帝把鑄幣司設在臨清,可是鑄幣司的那些貪官實在是太黑了,所鑄的崇禎通寶皆是銅二鉛八,有時甚至達到恐怖的銅一鉛九,根本得不到地方百姓的認可,更談不上流通了。
臨清的士紳集團很快就發現了其中賺錢的門道,也就是造假錢。
按大明制,所流通的銅幣中,銅含量要達到六至七成,其余鉛錫含量只允許三到四成。
說實話,臨清的士紳集團要比大明的鑄幣司要良心的多,他們大多采用了銅五鉛、錫五的制作辦法。
但是就是這樣的錢幣得到了山東乃至于淮安百姓的認可,海量的假錢從山東流落到淮安甚至江南。
在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環境下,大明官制的銅幣根本得不到流通,取而代之的則是這樣的假錢,這些假錢給臨清的士紳帶來瘋狂地回報,去除他們打通關節,賄賂上官的以外,這里的士紳哪個身家沒有數十萬兩白銀。
臨清的士紳能造假錢,萊登的蓬萊伯同樣也能造錢,再者作為提督遼東和山東的總兵官,李興之可以光明正大地以發行軍票的名義造錢。
當然李興之鑄幣的初衷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所獲得銀子太多,無論是發餉還是士兵攜帶和花用起來,都比較麻煩。
所以斟酌再三,李興之開始考慮成立萊登鑄幣司,并將原軍器制造局副使呂輕侯調至鑄幣司任大使。
遼海觀察王徽帶過來的水力鍛床成了鑄造錢幣的最價工具。
只要澆筑足夠的生鐵模具,就可以利用銅和銀的熔點低的原理,利用水力鍛床鍛造出想要的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