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道:“那就麻煩你出個方案,我們按你的方案來實施?!?
接著衛煌又談了費用的問題,于老師也沒有反駁,就按衛煌說的要求來做。
談妥了這些事情,衛煌拿出準備好的測距儀,開始和于老師一起測量房間的大小尺寸,以便于回去之后可以據實畫裝修圖紙。
在測量之中,衛煌又向于老師請教起辦培訓班的經驗。
于老師例不隱瞞,說他這個培訓班和和人打伙做的,現在已經做了五年有余,在整個南崗鎮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家,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都有業務,有近四百多個學生。
衛煌看著這么小的場地,問道:“你這里能容納四百多個學生?”
于老師笑道:“這里肯定不能,這里只是培訓小學生的,初中和高中有另外的場地,我還有一個藝術類的培訓場地,總的有四塊?!?
衛煌問道:“這么多學生,一年收入不少吧。”
雖然問得唐突,但于老師看著衛煌一臉震驚的模樣,笑道:“也沒多少,雖然學生多,但老師也多,加上場地各種開支,也剩不了幾個?!?
這么多學生,衛煌肯定不相信剩不了幾個,即使在鎮上,這一個學生一年只賺一千,一百個也是十萬,四百個就是四十萬。
衛煌突然覺得他的這種模式,吳清賢也可以學習,便認真請教起來,問他是怎么起步的。
于老師笑道:“怎么,你也想辦一個?”
衛煌便不隱瞞,掏出身份證,說自己是太平縣好邊的,有個同學,畢業后沒有找到工作,在黔州辦了一個小型的,想把生活整起走。
但現實遠比想象中的殘酷,整得倒死不活的,看不到前景,便想了解一下,回頭給他講講,如果可以的話,也算是幫朋友一把。
或許當年于老師也是考公立老師的編制沒有考上,萬不得已才回到老家辦起了這個培訓班,遂將自己的創業經歷給衛煌講了一下。
大約是聊得投機,于老師又拿出一張房子的布局圖。
介紹道:“這是南崗才修的一棟樓,我買了這一層,打算以后把這里改成培訓班,你幫我看看怎么規劃好用一點。”
衛煌看著圖紙上標注的面積,一層就是六百多平方米,就算南崗鎮是一個鄉鎮,房子賣得便宜,但這種框架結構的房子,再便宜也要兩千六七,那就是一百六七十萬元。
沒有點實力,怎么敢下如此大手筆。
衛煌倒吸一口涼氣,感嘆都省卻了,只是點頭答應,又加上于老師的微信,說回頭調好方案發給他。
衛煌從培訓學校離開,回到公司,點開于老師的微信,又是大跌眼鏡,這哪像一個老師的朋友圈,簡直就是微商!
于老師的朋友圈,完全就是一個賣東西的場所,連續幾天發的都是各種商品,有童鞋、童裝,又有吉他各種樂器,還有奶粉等雜七雜八的東西……
連續番了很長一串,直到暑假的時間段,才看到有正常的關于培訓班的內容。
有招生簡章,有上一屆優秀學生的各種成績展示,有培訓班對優秀學生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