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煌覺得培訓機構不應該開在大城市,大城市本身存在很多培訓機構,競爭激烈,新機構想要生存很困難。
而搬到鄉下,就不會有那么困難,反而能幫助鄉鎮的學生。
衛煌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講了,又擔心吳清賢不理解自己的想法,還特意從房租各方面進行分析,講出新品牌在鄉鎮上發展的優勢。
“總而言之,我們就是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等到我們的口碑做起來,就可以招商加盟,做大做強,開拓更多市場,那時候再到大城市辦班,被接納的概率更高,也可以省掉我們很多的推廣宣傳費用。”
“這就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你也講講你的想法。”
吳清賢如癡如醉地聽完衛煌的想法,整個過程一句話都沒有插過,這是他第一次這么完整地聽衛煌講一個事情。
以前他和衛煌聊天,總是幾句話之后就有一些意見不合之處,兩人總能抬杠,都想把對方說服。
但這一次,吳清賢覺得衛煌說得很有道理。
農村是一座廣闊的天地,是大有可為的。
而且衛煌的目標是選在二郎鎮,并沒有選在八合鎮。
二郎鎮有一個八合鎮所不具備的優勢就是二郎鎮的街上有兩所中學,一所是普通高中,一所是初級中學,雖然學生質量不高,但勝在人多,招生不愁。
吳清賢沒有過多的想法,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干,而且是抓緊時間干!
“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好,關鍵就是我們要怎么做?才能把這件事整起來。”
很多時候,想法都很好,可實話起來卻不美麗。
吳清賢有了辦班的經歷,自然知道其中的不易。
衛煌道:“這方面我也找了一下資料,就是我們先要找一個滿足消防要求的場地,最好就是二樓的商鋪,面積在三百平方左右的,可以滿足一百多學生學習的場地……”
衛煌根據自己找的資料,詳細地講了辦一個有前途的培訓班所需要的東西。
場地自然是第一位,各種硬件設施必須過關。
然后就是資質,也就是民辦學校的證書要拿到手,這樣才能注冊創立品牌,才能在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下合法地長久生存。
即然合伙辦公司,衛煌也講了股權的分割,前期的投資分配,后期的盈利分配都很關鍵。
縱然是親兄弟也要明算帳,這些東西要寫進合同,寫入公司章程中,這樣未來才不會產生矛盾。
“所以,在這上面我草擬一個協議,然后你看看你的意見是什么,有任何想法都提出來,咱們好說好商量地把這個事情做好,不要等到后面因為這些問題而影響了兄弟感情!”
“好!”吳清賢喜歡衛煌的真爽,也不隱藏自己的想法,畢竟這是關系未來生死存亡的大事,便讓衛煌把協議發給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