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失去了冀青二州之后,袁本初就十分的頭痛,勢力也變得十分畸形。
他有充足的大軍,單單并州方向便有超過二十萬大軍,這是當初和劉備生死拼殺之后慘留下來的兵馬將校。
若是算上幽州袁熙和河內袁潭的兵馬,他的兵馬絕對超過了三十萬。
同時還有重量眾多的糧秣。
可以說在所有人中,袁本初的戰爭實力是最好的,北方勁卒,幽并精騎,還有數不清的謀士大將在旁輔佐。
以及年過半百卻猛然清醒過來的袁紹本尊,這實力放眼天下那也是恐怖的。
但是他卻沒有進攻曹孟德,沒有兵出壺關,沒有奪回冀州。
甚至坐視冀州丟失,這并不是他袁本初到這個時候還想著和曹孟德之間的交情,而是他真的做不到奪回冀州之地。
首先就是壺關之地,袁紹占據了壺關,得到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
但是顏良文丑兩人在田豐的帶領下連續攻打曹軍大營足足兩個月的時間,愣是沒有打穿他們的壺關大營。
最開始是呂布寶刀未老,生生的將雙方在野戰上打了一個兩敗俱傷。
之后曹孟德最先支撐不住先后換了于禁,朱靈,曹仁,夏侯淵等人防守。
戰事之慘烈比當初的韓城攻堅戰只強不弱!
這里打不通道路的前提之下,袁熙又被趙云拖住,不能及時的回援冀州本土,各個要道都被曹孟德截斷之后,開始有大量的城池勢力選擇了投降。
鄴城守將孟岱在堅守一段時間之后終于知道這已經不是自己所能解決的事情了。
尤其是這一次曹孟德派出了無數的冀州降將諸如辛毗以及之前就投入曹孟德麾下的朱靈等人在鄴城之下不但的勸降。
孟岱知道鄴城守護不住,在經過“高人”指點之后果斷的選擇了撤出鄴城,然后轉入太行山中帶著仍然忠心于袁氏的兵馬開始不斷的劫掠曹孟德麾下的糧道要道。
用曹孟德的辦法對付曹孟德,憑借著本土優勢,和冀州士人對曹孟德的天然反感,倒也的確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這也是為什么曹孟德最后愿意來一場十年的修生養息,因為他不怕這群人在城池之中和他們折騰個沒完沒了。
只要堵住渤海和壺關這些地方,不讓幽州的袁熙和并州的袁紹進來,這事兒好辦。
一年打不下來打兩年,大家耗下去最后也是他的贏面更大。
但是這種直接鉆進山里打游擊,這就太惡心了。
而孟岱的存在本來應該是袁紹的最大后手之一,但是袁本初在最為關鍵的時候出現了兩個極大的問題。
其一,異族的退縮。
其二,后力不足的顯現。
當初劉備和袁本初的聯合,讓袁本初以為這是劉備父子不想看到曹孟德一家獨大,所以留下自己牽制對方。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仍然是一次極大的算計。
劉備聯合的條件并不是一同攻打曹孟德,而是在壺關進展不順的時候,提出來了打通與幽州之間的道路。
然后幽州和并州就可以兩面夾擊。
那個時候沮授已經去坐鎮壺關,田豐感覺出來了不對但是未能勸阻的了,而且也的確是沒有辦法打通壺關,加上袁譚陷在了陳國。
河內擋住了所有人。
田豐只能坐視袁本初和劉玄德兩人一路從韓城打穿上郡,然后攻打雁門,沿著長城一路掃了過去和袁熙趙云會師!
兩面夾擊有了,但是卻和諸多異族徹底的打崩了。
心向漢室的南匈奴要么在劫掠關中的時候被劉備滅了,要么就被曹孟德收編了,他手中的諸多異族從一開始就屬于魚龍混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