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干粗活的另類,他去官吏牲畜,該做乘田。
就這么磕磕絆絆的直到二十五歲,他成功的見到了來魯國朝拜的郯子,并且得以向他前去請教學問之事。
向來諸位乃至天下人都應該能夠想象,一個被稱之為士中另類之人,去向道德高深的前輩去求學是有多么的艱難。
那個時代,沒有陳太丘,沒有蔡公,沒有某家的先生管公,那個時代,想要學會東西,就要受到常人難以忍受的嘲諷和屈辱。
孔夫子并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個天賦說高不高,說低不算低的普通人,他唯一的優點在于他有一個曾經不要他的家族,加上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懂,那只能去問。
數年的時間,有人說他求教于郯子之后又問禮于老聃,問樂于萇弘,有人說他連七歲小童都要彎下身子前去詢問道理。
真假小子不知,但是小子知道他在自己二十五歲的時候,終于有了些許可以教導他人的東西,然后打開了自己的家門,建立了這天下間第一座學堂。
小子不知道他建立學堂是為了出名還是為了獲利,亦或者是為了能夠讓天下人不和他這般,求學路上這般的艱難。
但是這件事情確實是給了孔夫子不小的好處,他并沒有遇到太丘公和管公這般的阻礙,甚至于還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三十歲的時候,孔夫子算是依仗學堂之事在這魯國成功站穩了腳跟,自己也在這天下有了些許的名望。
這一年,齊景公與晏嬰來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讓孔夫子成功的認識了這天下的雄君霸主。
同時這一年孔夫子終于說出來了自己的那一句名言,“三十而立!”
但是蒼天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當他在魯國站穩腳跟之后,魯國出現了內亂,無奈之下他舍棄了魯國的一切,跟隨魯王逃入了齊國之中,投奔了齊景公。
然后在晏嬰的阻止之下,他沒有得到封地也沒有成功的當上大夫,他再一次的一無所有。
不過他卻有自己的閱歷,他可以和齊景公坐而論道,可以對世間的諸多消息品頭論足,并且得到許多人的認可。
他說,自己在四十歲的時候終于做到了,四十不惑!
在這個時候,孔夫子隨著名氣的增大,他再一次的迎來了自己的崛起,魯國權臣陽虎就是曾經將孔夫子驅趕出季氏宴請的家臣,是第一個對他嘲諷,讓他屈辱的人。
孔夫子對陽虎不喜,但是陽虎卻在見到孔夫子之后誠懇請他再次去魯國出仕,這一次孔夫子猶豫了。
他并沒有嚴詞拒絕,因為他真的不死心,他想要證明自己,真正的在官場上,在仕途上,在天下證明自己的才華!
孔夫子沒有讓自己失望,先是為小司空,四年之后成功一舉成為魯國大司寇,攝相事,七日而誅少正卯,曝尸三日,魯國大治。
這一年孔子成功的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他發出了自己的又一次感慨,五十而知天命。
并且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他削弱三桓,要輔佐魯國稱霸天下。
然后,他被魯國削....放棄了,孔晨你別瞪著兩只牛眼睛,這是你祖宗自己說的。
孔夫子五十五歲的時候他徹底的放棄了自己在魯國的一切,第二次離開魯國,這一次他開始了自己的游歷。
周游列國期間,孔夫子算是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噩夢,小子其實很想知道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的經歷能夠讓一個五十五歲的老人在五年的時間看淡一切。
便是被人嘲諷辱罵成喪家之犬也毫無干系。
那是孔夫子,那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不再被人所嘲諷而一路你行而成的孔夫子。
當他看淡世間的時候,他便完成了自己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