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縫隙中殺傷明軍,或者攻擊沒有盔甲保護的脖子、面部等部位。
后面的明軍重步兵用長矛從上往下斜刺最前排的蒙古兵,蒙古兵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刺中面部,運氣好的毀個容,運氣差的直接被刺中眼睛就此斃命。
城門洞外的火銃手和傭兵們想擠進去都沒機會,只能眼睜睜看著城門洞內雙方廝殺。
等到明軍把木臺準備好以后,火銃手們將木臺擺放在城門洞外,木臺高一米左右,可以容納十幾名火銃手,他們現在木臺上剛好可以越過明軍頭頂打中蒙古人。
“不行,火銃不保證精確度;得用弓弩;讓傭兵們中的弓弩手上。他們來,輪換?!?
傭兵中也有不少弓弩手,十幾名射得最準的弓箭手手持弓箭,直接越過明軍頭頂射中蒙古兵面部脖子;甚至有的射在蒙古兵頭盔上,運氣好的蒙古兵只是感覺一股巨大的沖擊力,箭枝就從頭盔兩側滑了過去。
運氣差的直接穿透頭盔,來了一個精準爆頭;弓箭手射累了就換人,一千傭兵里面有上百弓箭手,輪流休息、攻擊。
城墻之上,蒙古兵已經爬上城墻和明軍近戰;裝備精良、戰斗力強大、悍不畏死的蒙古精銳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
往往一個蒙古兵可以正面壓制兩名明軍士兵,甚至三名明軍士兵;
守城作戰的時候,原本城門是最危險的地方現在反而更加安全;城墻反倒是損失嚴重。
塔樓上,李杰手持火繩槍瞄準一名剛剛登上城墻的蒙古具裝騎兵;
槍響,人倒,尸體從城墻上掉落下去;正好砸在同伴頭頂,兩人一起去了長生天。
曾錢所在隊伍繼續蹲守城門洞,雇傭兵們除了弓箭手和弩手們都被調往北面城墻。
即便如此,北面城墻依舊岌岌可危;整個哈密衛城墻太長了,數百人士兵也只能支援一段城墻;依然有很多地方無法兼顧。
塔樓之上,李杰找來了還帶著傷的最后一名邊軍騎兵的千夫長。
打算兵行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