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元宵佳節。
府里的仆人們把燈籠都掛了起來。
吳誠看著滿府的燈籠,開始擔憂起燈籠的安全來,畢竟這些燈籠里點的都是明火。
明火懸掛在房梁上,本來就很危險,再加上那些紙糊的燈籠又是易燃的東西,讓他不由擔心,趙昆會在臨走之前,表演一次火燒頻陽。
但這個時候丫鬟們卻很高興,因為她們發現,這燈籠掛起來比提在手中好看多了。
而且還有識字的護衛,念出燈籠上的詩詞,讓丫鬟們感覺還有文化,很有逼格,竟不由芳心暗許。
就這樣,不到半天,府邸的門前,門廊,甚至府邸外的街道,都掛滿了燈籠。
吳誠依舊擔心安全隱患,看著這些燈籠頻頻皺眉,反復強調要注意防火。
但仆人們卻心不在焉,他們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滿心期待燈籠點亮的那一刻。
而同樣期待的,還有王離兄妹和嬴元曼。
但這個時候,趙昆也顧不上他們的期待,因為他正在準備“孔明燈”。
在現代,元宵節里放“孔明燈”是很多地方的習俗。
年輕情侶,將祝福寫在孔明燈上,許愿未來可期。
逝者家人,將思念寫在孔明燈上,表達自己的情感。
生者男女,則把這種行為理解成向上天祈福。
當然,也有單純的想看孔明燈能飛多高,然后驚呼一聲:“臥槽!真他媽高!”
總而言之,孔明燈是個好東西。
趙昆喜歡孔明燈,所以仆人們掛燈籠的時候,他正在指揮篾匠做空明燈。
俗話說,不會做燈籠的藝術大師,算不上好的孔明燈工匠。
孔明燈的制作方法,其實也不難,連學習了簡單物理知識的王離都懂。
主要是利用“熱空氣向上”的原理。
而如果想讓孔明燈飛起來,還得減輕孔明燈本身的重量。
否則光靠那點熱空氣,還飛不起來。
因為這時候的材料有限,只能采用竹絲編織孔明燈骨架,而燃料采用煤油最合適。
只不過要減輕重量,竹絲骨架,以及煤油燈加起來,都要比燈籠輕上不少。
這個過程,趙昆經過了反復試驗。
大概花了兩個多時辰。
但就在他快要成功的時候,有下人忽然來稟報,說公孫玉和嬴氏來了。
嬴氏來,趙昆還能理解,畢竟王離兄妹,嬴元曼都在這。
可公孫玉來,義父不來,算怎么回事?
莫非義父還在跟自己生氣?
想到這,趙昆停止了實驗,出門迎接。
而此時的公孫玉和嬴氏,居然在吳誠的陪伴下,站在院子里賞燈。
趙昆三步并作兩部,走上前行禮,然后問了句:“三娘,我義父呢?”
“怎么,只歡迎你義父,不歡迎我們啊?”公孫玉還沒開口,嬴氏便笑著打趣。
趙昆尷尬的撓了撓頭,道:“沒有的事,就是許久不見義父,怪想他的!”
“你義父最近很忙,沒空來看你,倒是我比較閑。”
公孫玉說著,抬頭看了看院子里的燈籠,笑道:“老遠就看到你這里燈火通明,特意過來瞧瞧,沒想到竟如此喜慶。”
“就是不知,這是何物?”
“回三娘,此物乃燈籠,等會天黑了,全部點亮才好看。”
趙昆的話音剛落,吳誠就忽然插嘴道:“不如現在就點亮吧,外面的天已經黑了。”
“也好。”
趙昆抬頭看了看天,然后擺手道:“讓仆人們都點亮吧!”
“諾。”
吳誠應諾一聲,便帶著人下去了。
很快,府里府外的燈籠,全部被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