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夏侯宇對他的態度也說明了,他對自己并不感興趣。或者說對自己的興趣還沒站在一旁,形如老農的那糜圖高。
不過他在旁邊聽了一會兒,夏侯宇對那糜圖的問題不是關于附近海岸線和地勢就是天氣,這玩意除了這些在此地幾十年的老人,的確問到自己也答不上來。
所以他還有些慶幸,夏侯宇沒來找自己,不然一問三不知,在長官面前初次就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恐怕之后自己想要往上升遷就越發困難。
而他給自己下達的任務隊他來說也恰到好處,因為他自己就是東萊人,家族在東萊也小有勢力,若是把州牧的事情辦得漂亮了,看州牧這上心的模樣,之后及時沒有過多的獎賞,但能被他所記住,也會對自己之后的升遷有所影響。
畢竟夏侯宇喜歡提拔人這一點早就在聊城之時就已經傳開了。要知道當初夏侯宇任聊城令的時候提拔了一大堆白身和世家子入衙當差,只要有本事,無論是文還是武,都能在夏侯宇這里獲得合適的位置,而且如果本事夠高還會被夏侯宇舉薦給曹操。
現在朝廷官場之上,就有好幾位是通過夏侯宇所舉薦上來的,而且曹操對于他這個族弟推薦的人都非常的重視和重用。
這種絕世好上司,在不挑他刺反而給他派發任務的時候,由不得他不上心。
很快,那縣令就帶著滿臉笑容離開了這里,趕回了縣衙,這一次機會到了他面前,他決定拼上一把,只要獲得了夏侯宇的注意,那么自己就有了青云直上的資本。
在縣城內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的縣尉和縣丞看那縣令如同赴死一樣決絕而去,又滿面春風的從城外趕回來,不由得楞了一下。
稍微一詢問,才得知夏侯宇此次前來并不是找麻煩,根據他從夏侯宇和那糜圖的交談中他大概了解到,這夏侯宇是準備在這沿海找一處海灣種植昆布。
但他又不知道這邊的沿海是否能種植,所以才會親自去海邊視察并且詢問漁民。
就這一點讓這縣令還是很佩服,對于長期生活在海邊的人來說靠海吃海是本能,但從來沒有想過在這大海上進行種植。
畢竟大海太曠闊又太神秘,比起江河來說,大海的一點小波浪就有可能造成船毀人亡,所以即使漁民也從來不會離開海岸太遠,畢竟出去容易回來難,哪怕風和日麗的天氣下,也很有可能一個突然出現的大浪就讓船只損毀,若是離岸太遠,即使常年生活在海邊的人,也有可能就再也回不到大地之上。
而對于這昆布的種植,他更是從來沒想過。不過在夏侯宇提起以后,他思索了一番,覺得這的確是一個好活計。
雖然不知道夏侯宇為何會如此看重昆布,但是就他看來東萊沿岸和這邊的氣候相差無幾,既然昆布能在東萊沿岸生存,那么在這邊也自然能活下來,而且這玩意長勢很快,只要放入水中,很快就能成長起來。
如果按照種莊稼的模式進行管理的話,一年收割個一兩回不成問題。
而若是夏侯宇的提議得到了朝廷的同意,將昆布納入抵稅的產品之中的話,這沿海百姓不但能從此多上一份收入,而且還能減輕不少賦稅的負擔。
回到縣衙后,他立刻派親信拿著自己親筆所寫的書信前往東萊自己的家族所在的地方,并且讓親信告知家中之人,這是當朝汝陰侯,也是徐州牧的任務,必須盡快和漂亮的做成。
等親信離開后,就看見縣尉和縣丞還有不少徐州各個勢力的探子和代表在門前等這他,詢問夏侯宇來此地的情況。
他非常坦然的告訴了大家夏侯宇給他的任務,和他從夏侯宇與那糜圖交談中得到的情報。
那些徐州內陸的世家對此感覺不太明顯,但是沿海的世家紛紛行動起來,在自己所在地海岸線尋找和種植昆布。
對于他們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