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本章內容摘自《諾曼風云》。博希蒙德一世是本書主角羅杰的堂兄。)
吉斯卡爾死后留下了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尚未解決:誰能繼承他的遺產?
盡管他有過兩次婚姻,育有十多個孩子,但最有能力的兒子卻是私生子。
這個男孩出生于公元1058年之前的某一天,教名為“馬克”。
距他出生幾天前的晚上,吉斯卡爾在宴會上聽到了關于傳奇巨人布厄蒙德斯·吉加斯(Buamundas&nas)的故事,當他看見這個孩子的巨大體格后,就給他起了昵稱“博希蒙德”,無意中創造了中世紀家喻戶曉的名字。
人們對博希蒙德的早年生活幾乎一無所知。
不過他顯然接受過學校教育,因為他具備讀寫拉丁文的能力,懂一點希臘文,可能還會一點阿拉伯文。
在他很小的時候(可能是4歲那年),吉斯卡爾出于政治原因拋棄了博希蒙德的母親。
盡管博希蒙德成為私生子,喪失了繼承權,但他并沒有太多不愉快的感覺。
他被繼母撫養長大,剛剛適齡便在吉斯卡爾的軍中獲得了重要的職位。
盡管存在現實政治需求的因素,但他能擁有如此的地位或許是因為無人懷疑他的父親是誰。
博希蒙德從頭到腳看起來都像奧特維爾家族成員。
他肩膀寬闊,胸膛厚實,繼承了維京祖先的金發,身材高大,具備領袖的氣質。
就連父親的焦慮和魯莽也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正如一位同時代人士所說,“他總是在探索不可能”。
公元1081年,吉斯卡爾決定進攻拜占庭帝國,博希蒙德得到了探險的機會。
27歲的博希蒙德奉命率領先頭部隊出發。
雖然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就已瓦解,但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拜占庭”)在6世紀的時候重新征服了意大利。
吉斯卡爾對巴里的征服結束了奧古斯都·愷撒的后代對意大利持續近1000年的統治。
鄉村地區變成一片廢墟,攻占港口城市發羅拉(Valona)作為橋頭堡,圍攻科孚島。
唯一真正的抵抗來自科孚,當地守軍公開嘲笑博希蒙德人少勢微。
但當他們看到吉斯卡爾的主力艦隊后,當即落荒而逃。
然而,軍事行動就此潰散。
據我們所知,吉斯卡爾計劃讓博希蒙德登上君士坦丁堡的皇位,向東方為自己的帝國開疆拓土,但敗給了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的智謀。
隨著阿歷克塞的黃金誘惑之計迫使吉斯卡爾返回意大利,博希蒙德奉命保衛希臘和馬其頓,但也得到告誡,不得冒險與阿歷克塞作戰。
博希蒙德隨后的失敗不在于缺乏勇氣,只是阿歷克塞太過于老道、詭計多端。
博希蒙德進軍希臘北部,開始有計劃地鏟除拜占庭的堡壘,但阿歷克塞突然出現。
就在兩軍準備交戰時,阿歷克塞派出載滿利刃的輕型雙輪戰車,沖擊諾曼部隊防線。
這個戰術本該重創諾曼主力軍,但博希蒙德事先得到提醒,就等著他這招。
隨著戰車逼近,諾曼人打開了防線的缺口讓他們穿過去,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然后諾曼人發起進攻,迅速擊潰了訓練不善的拜占庭新兵。
阿歷克塞在巴爾干半島城市奧赫里德(Ohrid)重新部署,數月后再次作戰。
這一次他命令部隊在戰斗開始前一天的晚上設下埋伏,從戰場中央分散鋪上釘子,希望在諾曼騎兵沖鋒時將其絆倒。
但博希蒙德再次事先得到提醒,他命令中軍留守后方,而出擊的側翼部隊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