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失敗,吳世琮等人逃回了西南,就更沒有聯系京城里建寧公主的必要了。
幾年來,也不知公主在京城的生活如何。
其實,吳世琮等江陵行刺皇上,雖然康熙皇帝并不知道是誰,可是,他不得不聯系起南方剛剛被他清剿的吳三桂等三藩叛亂。這就自然不自然地引到了建寧公主的身上。
但是,公主畢竟是公主,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康熙不敢擅自對公主做什么。不過,公主被囚禁的身份,仍然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在內宮后院冷清的家廟里待著,永無出頭之日。
南方的失敗,再一次給公主以沉重的打擊,這事一開始,她并不知情,直到后來康熙皇帝回了京城,她才從隨從的口中得知。她也對南方的起事失去了最后的期望。同時,對于康熙皇帝的殘忍與冷漠以及趕盡殺絕,也更深了一步。如今的她,已無任何期望。出與不出,放與不放,對于公主來說,生活都是一樣。在皇宮冷廟里,反而躲著冷靜。
她不想如今朝中的事,更不想夫家吳氏之事。
清燈孤夜,這應是公主目前生活的全部。
這一次,吳世琮再一次派人進京,聯絡建寧公主,公主會是什么反應,此是后話。
吳世琮、陶潛安排了幾處派發檄文的人走后,這邊,正在籌備攻打鳳山腳下鳳凰城的的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走之后,山上如何安排,進城后又該做些什么。黔東第一關的兵力如何使用,辭兵洲又有多少兵力可調用。兩人都作了周密的計劃。只等各處檄文送達,帶回反饋信息,好一起烽煙四起,打滿清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更探知,大清康熙皇帝,已兵出北方,正與葛爾丹短兵相接。根本就抽不出身來,顧及南方。
此乃天賜良機。
十五天后,吳懼回到鳳山,其他各自發放檄文的人員也陸續到齊。得回來的消息,除了有一少部分還等待時機外,大部分地方都樂于與吳世琮等一同起事。共同推翻大清外族的統治。
這些消息,進一步給予吳世琮等人鼓舞。現在,他倆要具體謀劃攻取鳳凰城之事了。
可就在此時,黔東第一關處卻送來一信。
信中說,黔東第一關附近所有兵力都愿意參與大將軍一同起事,不過有一個條件——
大將軍吳世琮必須與寨主楊紹武的妹妹——副寨主楊紹瓊成親。
成親?!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何偏偏選擇在這個時候成親。
這親,是成?還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