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下半年,債務減少了五億六千萬港元。又由于會德豐總公司的支持,減少資本承擔四億六千八百萬港元。但同時出現六千五百萬港元的虧損,債務仍高達十六億兩千萬港元。業界傳出消息,會德豐船務可能會因債務而清盤。
如果包玉鋼有心收購,這倒是天賜良機,但包玉鋼沒有這樣做。
棄舟登陸的包玉剛,在與李志文和霍鷹東咬了怡和洋行一塊肥肉后,借殼擴張的雄心絲毫不減,但是卻不忍拿會德豐開刀,雖然以他和馬登的關系來說并不是太難。
包玉剛恪守中國人的傳統:朋友妻,不可欺;朋友財,不可貪。
包玉鋼與老馬登是忘年之交,撕不下這個情面。
但如今事態的發展,已使包玉鋼毫無顧忌,首先是約翰·馬登捅破情面這層薄紗——他心中根本沒有父親的至交包玉剛,在包玉鋼完全不知的情況下,把會德豐股份易手他人。
1982年底至1983年初,正是會德豐空前危機的時刻,負債累累,脆如蛋殼。市面上盛傳,數家公司欲收購會德豐,約翰馬登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
約翰馬登決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以退為迸,售股套現,擺脫眼下的危機。約翰馬登便把所持會德豐股份秘密轉讓給新加坡商人邱德拔。
邱德拔祖籍閩省,是新加坡良木園酒店集團主席、馬來亞銀行創辦人及大股東,在南洋及澳洲擁有大批物業。
邱德拔早就有意來港發展,收購會德豐,正是他大舉進軍香港的契機。
其實如果不是這次時間,大部分港人還不知道會德豐洋行的最大股東是張玉良。
張祝珊家族靠西藥起家,五十年代后期涉足地產。
1962年,張祝珊四子張玉良,以家族公司資金,開始興建中區兩幢大廈。那時香港證券交易所僅一間交易所。
而華資公司上市難于上青天,所以張玉良決汁借殼止市,他先將一幢大廈物業聯邦大廈,出售給馬登家族的聯邦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換取七百六十四萬股聯邦地產股票。
其后,張玉良又再次將國際大廈售與聯邦地產換其股票。
到 1970年 7月,張氏家族擁有七成以上的聯邦地產股權。
張氏家族素來低調,人們還一直認為聯邦地產是馬登家族的上市公司。其實,真正的股東老板是張氏家族。
1970至 1972年問,張氏家族再次借殼上市,以聯邦地產的部分股份,u及半山區梅道、種植道、花園臺等物業,先后交換會德豐股份。
張氏家族擁有會德豐股份最高時達四成,馬登家族還下到兩成。第一大股東張玉良只擔任童事,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仍是約翰·馬登。
張氏家族借殼上市,只要其肉(實),不計其殼(名)。
這一方面,與約翰馬登截然相異,約翰馬登只要其殼,不計其肉已被他人掏空。
由于張玉良圖利不圖名,所以約翰馬登不覺最大股東張氏是個威脅。
約翰·馬登好大喜功,還可以新會德豐大廈進一步證實。
1980年,約翰馬登擬建此大廈,他旗下的置業信托有足夠的資金獨建。
約翰馬登卻要另組嘉華地產公司,吸收各地產商合建,最大股東又是張玉良的錦興置地。
這就是說,馬登十億資金可蓋一幢樓,他卻要蓋五幢乃至十幢,占有股權被攤薄并不在乎,只要物業仍名義上為自己控有。
所以難怪會德豐會在三十年間,膨脹為兩百多家公司。
有心人都說,馬登擁有的會德豐,實際上是一只巨大而空洞的最大股東張玉良,放棄秉掌會德豐大權,但絕下會放棄其利益,會德豐的業績常常令人失望,加之航運衰退,其業績吏是一落千丈。
小股東視會德豐股票為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