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鄭,香江除了這幾個滬上紡織老板,還有哪個在經營紡織原料?”李志文問道。
李志文有此一問也很簡單,紡織并不是華人的專利,事實上,香江的很多行業都是鬼佬先開始的,然后逐步華人做起來的。
而李志文想, 既然你們滬上幫卡我,想要長久解決問題,自然是擊潰他們。
但是麒麟集團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獲取紡織原料,所以擊潰他們不適合用在短期內。
所以李志文打算從鬼佬入手,看看能不能入手一批!
“老板,太古洋行旗下有一家太古紡織廠,紡織原料約占香江整個紡織行業的兩成。”鄭超說道。
“兩成,倒是不算太多。”李志文摸索著下巴說道。
“老板,事實上太古集團之前獨霸香江紡織行業, 不過因為五十年代這些滬上幫到港,再加上紡織利潤太小,太古洋行才逐步放棄紡織行業的。”鄭超苦笑一聲道。
太古洋行是施懷雅家族的產業。它不像早期的許多洋行公司,易幟改號,創始人的后代早已排斥在外。百余年來,施懷雅家族一直牢牢控制著太古洋行。
施懷雅家族經商史源遠流長。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
殖民擴張,是以武力與貿易力戰略的。在十八世紀,施懷雅家族的先人,就去當時最大的英殖民地北美從事貿易。
1816年,老約翰成立約翰·施懷雅父子公司。公司總部設在英格蘭中部的約克郡。
公司業務主要是棉花貿易與成衣制作。美國南部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棉質上乘,價格低廉。
老約翰常常往返于美國薩凡納與英國的赫爾港之間,英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生產國,小小的約克市就有好些間紡織廠。
老約翰不想臍身競爭激烈的紡織業,他在約克郡開辦了一家制衣廠,由家族成員打理。
老約翰有兩個兒子, 長子約翰森姆·施懷雅出生于1825年,3年后,其次子威廉克遜·施懷雅出生。他們均在約克郡的貴族學校讀書。
1847年,老約翰離世。年僅二十二歲的約翰森姆與不到二十歲的威廉克遜繼承父業。
約翰森姆關閉了盈利甚微的制衣業,專門從事棉花貿易,盈利頗豐,銷售渠道遍布西歐各國。
美國的棉花主要靠奴隸種植。1861年,北方與南方的莊園主爆發南北戰爭。施懷雅家族的棉倉毀干大火。
戰爭期間,棉花種植停頓,海疆被封鎖,棉花出口中斷。南北戰爭,一直延續到1865年才結束。
家族事業遭受沉重打擊,施懷雅兄弟束手無策。
這時,一位叫羅拔·貝達費德的商人,慫恿施懷雅到遠東去發展。貝達費德曾到過華夏,他和眾多初到華夏的商人一樣,把賭注押在堵上,但很快發現,堵生意并不好做, 基本給大洋行壟斷,小商小販,只能吃他們剩下的殘羹。
貝達費德轉而做其他生意,待他回家鄉娶妻,已是令人企羨的小富翁。
貝達費德以中國通的身份,向施懷雅兄弟介紹遠東掘金的神話。其時正是遠東熱,而漂亮國南北戰爭不知會打到什么時候,約翰森姆透過傳媒,洞悉出遠東貿易確實前景遠大,遂答應了貝達費德的建議。
1864年,貝達費德及施懷雅公司成立。貝達費德任董事長,約翰森姆任總經理。
次年,兩人來遠東作商貿考察。他們先達香江,貝達費德認為香江的天地大小,除了轉口貿易,本地市場太小。
他們沿海北上,在閩都、福都、寧波短暫停留,認為不甚理想。最后到達滬上,立即為滬上蓬勃的發展勢頭所吸引,決定在滬上扎營。
兩種說法,孰是孰非,就是施懷雅家族的后代都說不清楚。對他們來說,考證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