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將領來說,你帶領如臂指揮的兵馬,和用不順手的兵馬,那能發揮出來的實力是天差地別。
剛見面,練個幾日,就能讓將士們用命,就能讓將領們唯命是從,那是要有大本事的。
但因為來的是霍嬗,所以這個因素就排除了。
他冠軍霍家本就在西北有著巨大的威望,還有著他證明自己的上一戰打底,而且還有著湟中在此地,再加上劉徹給了那么大的權利,一切以他為主。
就這霍嬗都不放心,還分軍重列,把北軍插入到了各軍中。
好的是,此地是六郡,將士們都是老兵,他們都能夠和北軍完美配合。
如果是在北地,或者東方、南方其他地域,根本就不能這么玩,那是要出大事的。
而最后一點,就是此次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一切都湊到了一起。
若不是得知李息亡故,羌人大規模來攻,霍嬗又成功的把他們留了下來,還哪來的這么大的戰果,哪來的這么多的戰利品。
就他們隨軍帶的那點,那頂個屁用啊!
而且此戰結束的也夠早,從最開始發動,一直到如今徹底結束,連兩個月的時間都沒有用到。
這就大大的降低了己方的消耗。
總而言之,實力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但是運氣也是有著不小的比例的。
起初,霍嬗都沒想著這一仗能賺,他最開始最大的預期,就是能夠留下來犯的羌人。
隨后以這一戰的威懾,來拉攏羌人,圖謀西域,但一步步的走下來,沒想到還賺了。
所以霍嬗的這兩戰,第一戰,有著不可復制性,而這一戰,此地的情況不同,與其他地方有著很大的差別。
所以這兩仗不具有普遍性,其他人就算是要照貓畫虎,那也是畫不了的。
不過接下來的西域,就與之不同了,不過也算是一半一半吧!
霍嬗心里的想法是準備起十萬大軍,匈奴義從和左大都尉部六萬,羽林虎賁加北軍四校九千,就算是一萬吧!
他還準備在湟中調一萬,羌人調兩萬,加在一起就是十萬。
而這十萬大軍,都是騎兵,至于糧草方面,六萬的匈奴人,有著自己的牛羊所用。
與其說他們是去攻打,不如說他們是遷移,順便打仗,而他們這些游牧,遷移起來可跟大漢不一樣。
不僅不會有多少的損失,而且說不定還會越走越多,因為牛羊是會下崽的,沒有外界因素的影響,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他們這六萬不用大漢準備糧草,要出的也只是一點兵馬人手看著他們,一路上草場的一點草罷了。
而羌人的兩萬,湟中的一萬,霍嬗也不會給他們準備糧草,他們的糧草自帶就行了。
他們也都是游牧,打仗和大漢這邊車馬運送糧草可不一樣。
所以就只剩下霍嬗的這一萬嫡系,而這一萬嫡系,其實也不用糧草。
匈奴義從那邊六萬的兵馬,人口可不止六萬啊,這一萬兵馬插進去隨意的混混,也不缺糧草。
不過這糧草一點也不帶也不行,還是要帶一點的,但反正不多就是了。
所以說,這十萬大軍,基本就不用大漢出多少的錢糧,這一波啊,基本上屬于是不花錢打仗。
而這就是兵馬的一半,如果只有這一半的話,對于大漢來說,十萬兵馬隨便滅兩個小國就賺了,但是還有另一半啊!
而這另一半,消耗才是真正的天大,這就是那二十萬需要隨軍出征的軍戶了。
二十萬戶人,就是二十萬的兵馬,而且他們都是步兵,行軍速度沒法和騎兵比。
而且別忘了那是二十萬戶人,并不是二十萬人。
大漢一戶基本是三到八人,或者說三到六人,超過六人的基本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