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就取四人,二十萬戶那就是八十萬人。
而這二十萬的軍戶,散步在各地,不可能從一處調集,而不管他們散布在哪兒,不外乎從北地或者六郡調集。
而這些軍戶不管是兩者的那個郡,去往敦煌,一路上的行程都在兩千多里以上,稍微遠一些就是三千里。
而這些拖家帶口的軍戶,一日最多最多也就走個五十里頂天了。
騎兵真要跑起來,連續行軍兩千多里,一日行軍跑個一百多里沒啥問題。
要是不惜馬力快速行軍,半個月就能到達,但是這二十萬軍戶,沒有兩個月到不了地方。
而這兩個月的時間,大漢要消耗的錢糧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你得先從關中把糧草運送到軍戶集結的各郡,路上這就消耗了一大批。
隨后還有著前往敦煌的漫長旅途,大漢要一直不斷的運送糧草,維持這二十萬軍戶的日常所需。
不光關中要運糧,大半個北方大漢全都要動起來。
而這糧草,不出意外,起碼一直要堅持到明年開春,而再想想這一路上的運糧消耗,嘖嘖!
怪不得后世一直在罵,這遷民屯邊的國策就是禍國殃民的存在,這還是有著一定的理由的。
這種規模大漢多來上幾次,整個大漢都得被拖垮!
但直到此時,北地、河西、東方、南方,這國策已經不知道進行了多少次了。
就這種情況,你再有錢都不夠花的,更別提期間還夾雜著連綿的大戰。
就這種情況,到漢武末期,大漢即將分崩離析,那都是可以預見的,不崩才是怪事。
就這種情況,劉徹都撐了幾十年,本事簡直大破天了好嘛!
也是天佑劉家,代代出名君,漢昭帝,漢宣帝,再加上又出了個霍光,直接來了個昭宣中興。
再加上張安世、趙充國等等一大批人杰,直接把到了生死邊緣的大漢,給拉了回來,不光給拉了回來,還重回了巔峰。
保留下來了漢武一朝都快要分崩離析,所做出的成果,再次揚威名與宇內,這你還能說什么!
扯遠了,回歸正題。
但是這項國策,能停嗎?
不能停,這是肯定的!
你打下了這么大的疆土,在這個時代,你要想真正的掌控下來,除了這一個,你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而滅掉了敵人,不掌控不行嗎?
不行,你不掌控,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就相當于白干。
你費勁巴拉的打下來,犧牲了那么多的將士,做出了那么大的努力,大漢好不容易才站了起來。
掃清了周邊,給后世的華夏掃清了后患,掃平了一切可以威脅到的敵人,讓華夏在這片土地上可以和平的生活。
而你一旦不把這些地域掌控下來,那過個一二十年,就會重蹈覆轍。
你會發現,不知不覺的,周邊的敵人怎么又都回來了,他們是從哪冒出來的?
不是從哪冒出來的,是大漢放縱出來的。
所以總而言之一句話,不掌控就相當于白干。
不挖掉他們的根,讓這邊土地成為華夏自古的土地,那就相當于一切努力都是白費。
其他人不知道,但霍嬗一清二楚,歷史上講的明明白白。
歐洲歷史上那么多大帝國,為何到最后全都風崩離析,原因非常多,但是沒有徹底掌控是一個繞不過的原因。
而華夏自古留存,華夏文明未曾斷絕,一代強于一代,與那每到危難之際一代代出現的偉人有很大關系。
但是秦皇漢武這兩人,或者說這兩個時代打下的底子,是一個繞不過的,也有可能是最大的原因。
所以,再苦再難,這一步是不能停的。
而西域到底能不能賺,霍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