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半天的光景,紅袖招發生的“命案”就傳遍了整座太安城。
可能市井百姓只會把這樁命案當做飯后茶余時的談資,說不定還會有人嘲諷那個名叫隋便的青年不自量力,竟然敢得罪親勛翊衛旅帥,如今死了也是白死,但有洞悉朝堂動向的明眼人卻能夠在這其中嗅到一絲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詭異氣息。
裴子添身后站著的可是的東宮之主。
而且聽說在紅袖招中裴子添也是受到當今涼王李景涼的指使。
一來二去裴子添行兇殺人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而且太子一系必然會深受牽連,說不定還會因此傷筋動骨。
大梁滅隋后,皇帝李湯按功封賞,如今的二殿下李濟民被封為天策將軍,已經近乎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
然后在李雍和被立為太子后,李濟民與李景涼分別被冊封為秦王與涼王,至于公主李畫扇也是被封為太平公主。
在李湯看來這樣也算是給子女都有了一個交代。
只是李濟民雖然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但臣畢竟是臣,而儲君在不久后卻會被立為君王。
而且眾所周知大梁的半壁江山都是秦王李濟民打下來的,所有只是一個秦王的頭銜恐怕后者并不能夠滿足,況且他的部下中也有不少人心存扶龍之志。
反正都是姓李,那個位置誰來坐都一樣。
天晟大道,秦王府。
在紅袖招案發后,整座秦王府表面上風平浪靜但私底下已經暗潮涌動。
短短兩炷香的功夫,秦王李濟民已經見過了刑部尚書嚴嘉祈,兵部侍郎沈云驍,最后站在書房外的一位則是與隋便相識的上都護府副都護董和。
等到這位官居四品的當朝大員走進書房后,原本被對著房門的一名男子轉過身來,對著滿頭華發的老人笑吟吟地說道:“讓董老久等了。”
董和自問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不然面對當初發生在西洲邊陲的場場伏殺也不會顯得那般氣定神閑,饒是如此,在他初見這位秦王時,神色中亦是詫異與震驚。
眉入長鬢,雙眼溫和,鼻梁秀挺面如冠玉,分明就一副溫潤君子模樣。
但他知道大梁的半壁江山皆是由眼前人打下的,而且他看起來還是這般年輕,年輕到向來不服老的自己都開始明白何為“長江后浪推前浪”。
“董老?”李濟民輕聲喊道。
被一聲詢問打斷神游思緒的董和回過神來,看向秦王,歉意道:“年紀大了就容易走神,讓秦王殿下看笑話了。”
李濟民笑著說道:“既然董老都這般說了,那我們所幸就不端著架子了,坐下來說。”
董和點點頭,“那老夫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等到兩人入座后,府中下人很快就端送上來兩盞香氣裊裊的熱茶。
董和端起茶盞,輕輕一嗅,便知道這是產自劍南道那邊的雀舌兒。
“好茶。”董和抿了一口,說道:“比起老嚴和沈侍郎,我可算是有口福的了。”
方才他一直等候在門外,可能是因為事發突然,嚴嘉祈和沈云驍他們兩人可是半滴茶水都沒顧上喝。
“事關重大,特別是刑部那邊需要準備的尤其多,所有就多交代了些給嚴尚書。”李濟民解釋道:“至于沈侍郎,董老是知道的,兵部的人可沒幾個好茶的。”
董和聞言不著痕跡地點點頭,笑道:“一群大老粗。”
李濟民雙指輕輕抹過杯盞,“是不懂得風花雪月,但一國之重除了吏戶兩部外,就數兵部肩上擔子最重。”
董和放下茶盞,說道:“裴大器那個家伙在兵部的關系很深,特別是幾個主事的侍郎都曾經是他的下屬。”
裴大器是裴子添的父親,裴家的掌舵人,也是如今“四征”之中的東征將軍。
李濟民聞言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