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全都無一例外的掛滿了一個個小木籠子,很有些神秘與不同。
在李平還好奇的以為終于可以見到什么古人風俗時,卻赫然發現那籠子里不過是一顆顆散發著巨大異味的猙獰頭顱。
女人的嘔吐聲很快傳了出來,并引得在最前方帶路的左良玉親兵幾次好笑的回頭觀望,與之相襯的則是趙進那張看不出任何表情的黑臉。
城池本應帶來的安全與親切感在這一刻全部蕩然無存。
這就是樊城,那個里赫赫有名的“水淹七軍”的故事發生地,也是“關公刮骨療毒”的所在。
當然,李平也知道這兩個故事并不是發生在城里,而是在鄉野。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們其實早已經過了故事中的歷史實地,很遺憾劉三那些襄陽本地的社會低層在這方面的知識幾乎為零。
這座灰暗城池雖并不是襄陽城,但也和到了襄陽城也并無多大差別。
樊城在明代其實應該算是襄陽的衛城或者說是擴展,因為兩城隔江相望并已融為一體,因此也常被大家也統叫做襄樊。
通過之前在劉三那里做的功課,李平知道樊城城中一直以來都主要是平民和駐軍,最出名的就是風月場所、酒樓以及連綿的碼頭。至于襄陽的府、縣、衛等官署、襄王府以及各類有名的商鋪手藝店則基本都在襄陽城內。
不過自賊亂開始后,樊城的市井繁華很快就終結了,有能耐的基本全都躲到了襄陽城里。
襄陽城是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的府治所在,整個襄陽府下轄有襄陽縣、宜城縣、南漳縣、棗陽縣、谷城縣和均州。
對于明朝湖南湖北還沒分家,仍是一體叫湖廣,李平是了解的,但承宣布政使司是個什么東西?李平開始卻沒搞懂,而劉三也根本解釋不清楚。
就像劉三不清楚樊城在很早以前是獨立的,原屬河南一樣,甚至他都不清楚襄陽的名字的來歷。還好李平知道酈道元的里有說:“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
不過很快,李平倒也通過邏輯關系大概搞明白了承宣布政使司的意思。承宣布政使司應該大概相當于省,而府則應該相當于后世的地級市。至于明朝是在洪武九年改沿襲元朝的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換了叫法,李平在日后不久也慢慢的全搞清楚了。
穿過一片民居,樊城的近景終于躍然于眼前。
居然是土制城墻。
樊城給李平帶來的第一近觀影像讓他十分意外。
朱元璋曾下令全國州、縣以上的城垣皆用磚包砌,所以明朝的城墻本應都是包磚的,但樊城這是怎么回事?李平并沒有想到他在這個時代看到的第一座城池居然是土城。
李平根本想不到樊城其實是由于行政地位偏低而沒能享受到朱元璋政策的待遇,這有點超出了他的知識結構,當然他知道了也很難理解。
這可是樊城啊!一座軍事要塞。
帶著疑問,李平隨著隊伍很快來到了一座城門前。
環城而繞的護城河,沿護城河內沿而建的殘缺不全的羊馬墻,城門前的甕城,城樓,木制吊橋,這座城池的軍事要塞屬性總算顯露了出來。
那名左良玉親兵的能量也意外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在吆喝聲中,他們幾乎未受盤查就順利走上了吊橋,然后更多掛在城墻外沿的木籠出現在了他們眼前,也不知這是在嚇唬誰。
護城河很窄,大概也就10來米,城墻也不高,也就5米左右,這些都大大低于李平的預估。而甕城就更小了,城門洞同樣也不大。
但更令人失望的卻是守城的士兵。
普遍瘦弱矮小,竹笠、雜亂的短衣短褲、赤腳,短小的長矛與劣質的腰刀,大概只有十來人還大部分沒有號衣和頭巾,然后又散亂的蹲在門洞內的墻邊避雨,這就是城門處的守衛。
而城墻之上根本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