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廚子都不是,又能知道啥?”
“真的?”吳有根還是不太相信。
米倉無奈,只好更加愁眉苦臉的悶著聲說:“騙你做甚!不說旁的,我若是真能跟老掌家說上話,又如何讓我那妹子在老營里繼續(xù)受這軍伍之苦。何不讓她跟你那馮大嬸他們留在襄陽城里享清福。”
聽米倉這么說,吳有根一時愣住了。
但反應過來之后,他卻捶胸頓足的哭道:“也是,哎!我可怎么辦啊!”
李自成部的老營與羅汝才部的老營不一樣,羅汝才部的老營指的是精銳和親近營伍,而李自成部的老營卻是指隨軍的家屬營。
農(nóng)民軍隨軍帶著家屬營與其流動作戰(zhàn)的特點有直接關系,他們必須要防止自己的親眷免遭受官府的報復。
這就如同農(nóng)民軍的各個頭目們很多都有外號一樣,水滸的影響只是其一,防止官府掌握他們的個人情況而報復整個家族也是重要因素。
慣用外號而不用本名和不打聽他人本名也因此是農(nóng)民軍很重要的一項傳統(tǒng)。
當然,在農(nóng)民軍內(nèi)待的時間長了和外面并無家人親眷以及走上重要位置后瞞也瞞不住而用回本名等情況也很普遍。
另一方面,把家屬組織在老營里不僅可以穩(wěn)定軍心,還可以利用家屬之間的聯(lián)系來加強對士兵的控制。
老營內(nèi)通常來說也并不全是活著的官兵家眷,也包括已戰(zhàn)死者的家眷,還包括大量的各類工匠、一些在戰(zhàn)爭中失去父母的孤兒和干著各種勤務的普通老弱。
不過,老營通常并不參與作戰(zhàn),當然打急眼時,他們也有被拉上去填坑的情況。
除此之外,還時常會被要求裝扮成平民去搞偵察和當奸細。比如李自成圍開封時,就曾讓一個叫霍賣婆的偵察王府情況,叫她設法送王府宮女一名到營中。
并且,老營也并不是指一個營,而是通常每一路單獨行動的農(nóng)民軍都有。但有時根據(jù)需要和為了作戰(zhàn)需求也會被整合在一起集中在某個遠離戰(zhàn)火的地方。
米倉的妹子和吳有根的婆娘就在他們這一路農(nóng)民軍的老營里,平時主要干些縫縫補補、漿洗衣物和做飯的事情。何老頭也在其中,主要做些雜務。
何老頭沒有被編入耿虎的軍中,主要是他超齡了。
李自成的部隊正軍只要年15以上和40以下的健壯男子,這是李自成的部隊自去年開始形成的一條重要軍規(guī),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戰(zhàn)斗效能。
拾完柴火往回走的路上,吳有根還是一直跟在米倉身后,不過卻始終滿臉哭像并在嘴中念念叨叨著“這可怎么辦?”之類的話。
米倉心中不勝煩躁。
終于,他忍不住喝道:“路是你自己選的,如何這般沒完。義軍軍紀嚴明,既不搶掠百姓,也不亂殺人,更不欺辱你這等良善,就是大掌家也與我們一樣粗衣淡飯。你還要如何?”
當然小掌家耿虎顯然是個例外,而吳有根也明白,并沒有抓米倉這個漏洞。
他只是嘟囔著反駁道:“可要打仗哩!我若死了,我那婆娘和娃兒可怎么辦?”
米倉也沒客氣道:“自有老營來養(yǎng),大家吃穿用度一樣,沒人會短了他們。”
“這兩日,他們用了孩兒兵攻城,我家細伢幸是小了些,沒讓上陣。若是攻城還是不順,讓我家娃兒也上,若是出了意外,我吳家可就絕后了。”吳有根又哭了起來。
童子兵,也叫孩兒軍或孩子兵,怎么叫并無定說,主要是些十二三四歲不足十五的少年兵。他們有些是隨軍士兵的孩子,但更多的是孤兒。
不過,這些孤兒們基本都會被軍中的官兵們認領為養(yǎng)子。這也是加強感情上聯(lián)系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起到大大提高忠誠的作用。
如張鼐就是李自成的養(yǎng)子,而李來亨則是李過的養(yǎng)子。
與老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