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三月初六,張如靖的妻子劉氏懷抱著年幼的兒子李溥興在明軍的押解下疲憊的走向瀘州城。
雖然沒有想到會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到這里,但在野外風餐露宿的被關押了多日后,城市無疑還是讓劉氏感到一絲慰藉。
不過隨著離城池越來越近,圍觀的百姓開始漸多,空氣中也漸漸彌漫起一股讓人極不舒服的氣味,并且還越來越濃重。
百姓們的情緒也隨之越來越激動,咒罵大西軍的聲音不但開始不絕于耳,一些憤怒的百姓還會對龐大俘虜隊列邊緣的大西軍拳打腳踢或者干脆直接往俘虜群里扔石頭。
雖然負責押解的明軍士兵也在維護甚至有時也會不惜對百姓使用暴力手段,但由于更多的還是睜只眼閉只眼和得過且過,因而效果并不好。
大西軍俘虜們也因此一個個走的戰戰兢兢,拼命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他們現在只能默默忍受。
突然,一塊飛石帶著呼嘯聲猛然出現在劉氏的瞳孔里,眼看躲不開的劉氏在驚恐中只好本能的用手拼命護住孩子的頭。
這時,一只大手突然出現,將飛石一下打偏,然后砸到了劉氏身旁的尖嗓子身上。
尖嗓子痛苦的“哎呦”了一聲。
但在轉頭看清擊飛石頭的那支手主人后,馬上又怯懦的轉回頭去。
張獻忠派來給張如靖傳旨的太監尖嗓子與劉氏在當時撤往瀘州的過程中出于謹慎都沒有坐船,然后一起被俘,并被看押在了一起。
“謝謝你,米排長。”劉氏急忙道謝。
“不客氣,你要小心些。來,把孩子給我抱會兒,這樣更安全,你也可以休息一下。”米倉搖了搖有些生痛的手后伸手就來抱孩子。
“這太謝謝你了!”劉氏一邊緊著感謝一邊很放心的將孩子送到米倉手中。
看上去,她很信任米倉。
甚至當米倉抱上一點都不哭鬧的孩子后轉身就走,她也沒有多問,更沒有顯露出擔憂。
當然,看著米倉抱著孩子一邊到處竄一邊督促著明軍士兵要盡力保護好俘虜尤其是女眷們不受到傷害,劉氏也有些發呆。
雖然并沒有受到特殊的優待,甚至連馬騾都被收走,但對于米倉,對于這些明軍,劉氏卻心存感激,也懷有深深的好感。
當被俘后,看到明軍士兵不但沒有侮辱虐待他們,也沒有洗劫他們,反而還盡力救助他們的每一個傷員時,劉氏真實感受到了有關這支明軍的傳聞不虛,也讓她惶恐不安的心很快放下了。
即使是后來跟尖嗓子一起不斷接受盤問,劉氏也沒有再起驚恐。
經歷過無數戰亂,本身又當過俘虜,劉氏很清楚俘虜通常是什么待遇,或者說會有多么悲慘。
但這支明軍卻顛覆了她所有原本的認知,其軍紀之嚴也遠遠超出了她的想像。
尤其是被指派專門負責看押她的米倉有一天居然還特意通告她不用擔心張如靖的安危,他得到消息張如靖已經安全逃去了合州。
劉氏知道這絕不是米倉的私自行為。
這也讓她對這支明軍的仁義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而他們,自詡為義軍,卻在跟這樣一支軍隊作戰,然后百姓們也越來越反對他們,甚至現在幾乎跟過街老鼠一般。
這是多么的荒唐!
劉氏知道,不光是她自己,她身邊的很多人也都有了這樣的疑惑。
正在劉氏繼續走神時,尖嗓子突然在一旁驚訝道:“我們也不進城嗎?”
劉氏一愣,張望后很快發現前面的隊伍果然正在拐彎,正在偏離已進入視野的城門。
俘虜們太多,當然不可能都會進城。
但他們這一批俘虜畢竟不一樣,尤其是她和尖嗓子,不應該被關在城外才對?
正在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