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業狂潮第六十六章項目磋商再次見到安德烈,陳立東明顯感覺到了他的變化。安德烈的五官形狀更加分明,不是更帥了而是更加憔悴,看向陳立東的眼神中帶著驚懼,甚至有點唯唯諾諾的樣子。
安德烈和陳立東是在一所賓館見的面,一起的還有一個毛子翻譯,說的漢語湊合著能聽懂。
安德烈現在的名字叫做尤金,毛子翻譯叫做艾勒。至于那一串的姓氏,都是假的,陳立東也記不住。料想,這個翻譯也一定是洛維奇的心腹。
沒什么好聊的,陳立東在伯力從系統里兌換處一些廢鋼拆解、壓塊和起重設備,請洛維奇安排人送往共青城,就帶上安德烈和翻譯返回華夏。
幾個人先飛到燕京,再乘車趕到藍市。陳立東把倆老外和自己的隨從安置到藍市賓館貴賓樓,獨自一人去拜訪王慶來。
之前有過電話聯系,王慶來正等在辦公室。
藍市市委、市政府在一個大院,就在藍市賓館的西側,中間隔條馬路。辦公樓也是大地震后翻建的,整體上辦公用房比較緊張,王慶來身為副市長,也只有不到50平的使用空間。
“陳總,終于想起來我這里坐坐啦。”王慶來把陳立東讓到沙發上,一邊喊秘書倒茶,一邊寒暄道。
“領導,我的錯,應該早點來看您,但是沒干出點成績,不敢到您這里吹牛皮,所以拖到現在。”陳立東與王慶來這是第三次見面。
第一次是王慶來陪同馬建國去利民機修廠調研,陳立東提了四點要求,王慶來當場表示支持,后來安排調研組寫報告、立典型;第二次是不久前在燕京,王慶來作為藍市代表出席研討會,倆人當時各忙各的,研討會前的下午碰了碰會議流程,沒有多少私下交流的時間。
這次來陳立東是尋求支持的。陳立東準備在老家建鋼廠,生產精品鋼材,一個是為了幾年后完成系統主線任務,主線任務要求資產規模十個億,年創利潤一個億,小打小鬧不行的。另一個是為家鄉發展做貢獻,盡早地讓父老鄉親脫離土里刨食的面貌。
建鋼廠的幾個要素:資金、設備、技術、人才、市場。關于資金,陳立東正在進行外貿生意,同時開始在國外布局廢品回收,通過兩條腿走路,特別是利用系統熔爐開黑,能夠加快資金積累。
技術由馬建國推動,出國考察團已經到了法國,下一步要去意大利,與設備供應商正在進行技術上的交流。按照陳立東的意見,新建的鋼廠爭取采用國際一流的工藝和設備。
對設備采購,陳立東有自己的算計。系統里設備兌換平臺有各種鋼鐵冶煉設備,陳立東目前的任務是抓緊進行物資回收,積累金幣,等馬建國的設計方案出來,他再從系統中兌換提取。
當然,一座鋼廠大小可能需要上萬個設備或者配件,但是主要設備陳立東肯定自己解決,其它的配件再安排從國內、國外采購。這個打算,陳立東跟誰也不能說,說出來就是個騙局,馬建國得把他打死。
所以,陳立東在抓緊布局國外,到時候必須有一家國外公司,作為成套設備供應商的面目出現。
最后就是技術+人才,遠東冶金已經有300人規模的技術人才儲備,這些人能不能到國內就業肯定是個問題。
啟動運轉一家鋼鐵企業,動輒幾千人,技術工人需要抓緊運作儲備。陳立東的想法是從國內派員到遠東,跟隨遠東的毛子學技術,在遠東冶金練練手,掌握技能后,調回國內參與鋼鐵產業園的建設,鋼鐵廠的工人就有了。
那么這些人怎么找呢?一個字:挖。一是從國有企業的熟練工人中挖,二是從北鋼技校、藍鋼技校即將畢業的學生中挖。難度肯定有,但估計不大。
自1992年開始,華夏國有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巨變,開始進入“最困難的十年”,到2002年才會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