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捷報頻傳。
西北甘森湖一側,金豐科技公司投資的“高效溫室大棚栽培果菜示范”項目已經落成,鄭少輝帶領團隊正在溫室內忙碌。
西聯鋼鐵職工們已經吃上了第一批培育出來的小白菜。
一里坪鹽湖南側,經過改造的鹽池已經超過300萬平米,湖岸邊一座占地5000千畝的大工廠出現在荒野中。
工地上、車間內近3000名建設工人正在頂著風沙搶趕工期。
年底前這個東華鹽湖集團鉀、鋰、鎂鹽和硼酸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將投入生產,大型鹽化工基地初見雛形。
吳石剛和陳學義兩人都脫了一層皮,人既黑且瘦,如果乍然出現在家人面前,八成認不出來。
項目所需要的許多設備都是吳石剛帶著團隊自研出來的,年初也在研發平臺進行了模擬測試,現在已經由東華重工完成了各種零部件的制造,運到工地和車間進行安裝。
按照規劃,這個項目年產碳酸鋰3.5萬噸,硫酸鉀肥50萬噸,氯化鉀10萬噸,硼酸3萬噸。
最初的10億元早就花光,陳學義不僅感嘆,今年太他媽過癮了,一年干掉了20個億。
就這,還沒有完。
目前這個項目生產的碳酸鋰還屬于工業級,要加工成電池級碳酸鋰,還要投資至少5個億。
明年,可能還要鋪開5000畝地的攤子。
三優堿業董事長董學成在9月份帶隊到項目現場進行了考察,見識到東華的大手筆后,董學成表示三優集團將斥資15億元,在一里坪建設90萬噸純堿生產線。
東華的大手筆是啥?
就是從甘森湖通到一里坪的鐵路、公路、電力、燃氣和輸水工程。
雖然只有100公里,但這些基礎設施的投資超過20億元。
三優投資建廠,絕對是過來蹭東華的福利。
中部,韓江航道清理改造工程徹底竣工,主體工程投資超過30億元,算上上游的水庫和水電站建設,不會少于50個億。
韓江鐵廠終于迎來了春天,一艘艘江輪載著來自西澳的鐵礦石經過長江、進入韓江,一直到達韓中市的散貨碼頭。
從此以后,韓江從下游到漢中市這段江面,常年通行3000噸貨輪已經沒有問題,甚至經過改造的5000噸內河貨輪也可以在豐水季節通航。
韓江鐵廠在兩年前投入18億元,新上了150萬噸煉鋼和軋鋼線。
但這個鐵廠畢竟從煉鐵起家,有兩座380立方米、年產120萬噸的高爐,這些煉鐵的設備在老鐵廠賬面資產就有30億元。
所以這些資產沒有廢棄,現在有了來自西澳的高品位鐵礦石,兩座高爐將重新點火開爐。
安蘇估計,到明年韓江鋼鐵廠能夠生產生鐵150萬噸,連鑄鋼坯250萬噸,產值超過60億元,徹底扭轉虧損局面,再有一年即可實現盈利10億元。
南粵,桂嶼鎮的再生資源產業園已經全面投產。
陳立東初中同學的老八李福華發來周報說:產業園前三季度處理各種電子廢棄物300萬噸,相當于過去年度的一倍。
產業園內的打工者接近兩萬人,從世界各地收購來的電子垃圾先進入倉庫,然后用封閉車輛運往各個拆解中心。
所謂拆解中心就是一棟棟封閉車間,車間內有通風設施,各種電子垃圾被送上長長的傳送帶,工人們守在傳送帶上,從中挑揀出線路板、電纜、元器件。
也有人負責收集鋼鐵、塑料、玻璃等碎片。
這個工廠實行底薪加績效的方式,每月底薪500元,分揀出來的物品稱重后記入工資,一名工人工作一個月大概收入1500到2500元。
垃圾焚燒在桂嶼鎮徹底取締,收回的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