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吳旭遠去的背影,陳立東嘆了口氣。
他確實想用吳旭這把刀將一些人從現在的崗位上拿下來。
不過不是辭退,是準備逼著這些人到索亞去。
索亞正處在艱苦創業的階段。
盡管它描繪的非常美麗,引人入勝,但畢竟是藍星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
除了霍尼亞的海濱,其它各地都還處于蠻荒狀態。
東華的員工大多是北方人,對索亞的熱帶雨林氣候也不耐受。
現在,派遣到索亞的主要建設員工。
在索亞干工程,潮濕、多雨、泥濘的施工環境,很容易讓人崩潰。
各處工地只能采用輪換制,出國熬半年,回家歇半年。
出國拿高薪,月薪3000刀勒,一個月相當于國內干半年;回家歇著的話,就只能發800元基本工資了。
即使這樣,也有人叫苦連天。
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學生們,干上個把月就后悔。
除了環境因素外,還有寂寞。
白天,扎到雨林中,濕漉漉的開動機械施工;
晚上,回到鋼結構的臨建里,只能刷圍脖,聊圍信。
索亞工地上網,用的是衛星網絡,網管們只給開通國內的一些鏈接,想看看島國戰斗片都不行。
時間短還湊合,長期下去,就難受了。
最近傳出了消息,據說正在建設的森林城市,會有員工自己的商品房,內部價格很低,他們將是這座城市的主人。
可是城市再漂亮也要有人不是。現在除了工地上的大老爺們,很少看人,可悲的是很少看到女人。
個別女技術員都是泥猴子樣的,只能當哥們。
大伙都盼著那些建設中的工廠早點投產,機器一開,就熱鬧了。
陳立東急著開發索亞,絕不是為了就索亞人民于水火,目的只有一個:完成系統發布的主線任務。
他原以為有了東華的帶動,能夠加速華夏工業化的進程。
可他想簡單了,畢竟那是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就算他用盡了黑手,歷史的車輪還是堅定的沿著設定的道路滾動。
短短10年,他只能改變一地、一企、一小波人的的命運。
這波人細算的畫,大概有幾百上千萬,可是對13億人來說只占到了百分之零點幾。
系統發布的主線任務一共3項指標,后兩項分別是人口城鎮化率和一二產業就業比。
盡管華夏正在朝著工業化奔跑,但后兩項指標提速不快。
陳立東擔心一個不好,就可能失敗。
失敗的懲罰是:工業助手重組。
至于他這個宿主會怎樣,誰知道呢。
主線必須完成,不允許失敗。
所以,陳立東打算做兩手準備。
一方面在華夏死磕,過去幾年不斷拿地、上項目、招工人。
今年,又盯上了農業,種植業、畜牧業一起上。
在格爾木,建水庫,承包戈壁種水稻;
在駝城,承包沙漠種大豆。
與一批奶企合作,搞起了養殖牧場。
還早早弄出來螞蟻森林,準備接單去種樹。
那些沒學歷、沒文化的農民照樣被東華雇傭當工人,預計今年就能增加就業崗位幾萬個。
特別是,他提出的那個建議已經得到首肯,那就是鼓勵各地扶植農業龍頭企業,屆時東華將提供一大批機械設備,國家財政支持農機補貼。
這一招將引導那些農業大戶,向農場主轉變,他們將注冊企業,加大投入,采購設備,采取工廠化的種植養殖模式,招聘農民做工人。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