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羅浩電話后,陳立東曬然一笑,心說果然,停售稀土已經讓某些人坐不住了。
既然是商務部門出面游說,想必那些人是內外結合的了。
在98年全國稀土工作會議后,各地確實加強了對稀土出口的管控。
可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有人能找到制度的漏洞,將稀土倒騰出去。
于是在1998年,當時的外貿部制定了稀土出口配額制度。
對實行稀土配額制,外貿部的解釋是:“國家稀土企業非常多,出口方面也非常亂,造成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國內企業互相壓價,導致稀土賤賣、質量不一。為規范出口秩序,國家就考慮對稀土出口進行限制,每年都對企業的生產能力進行評估,分配配額,企業年度稀土出口量不得超過其擁有的配額數量。”
從配額制實施5年來的實踐看,制度設計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執行過程中卻變了樣。
諸多跡象表明,對稀土出口的管理正在變成某些人撈取好處的工具。
1999年2月,外貿部正式下達稀土出口配額,標志著華夏稀土出口配額制正式實施。
外貿部與各地、各大型國企反復協商,有20多個省獲得了出口指標,最后這些指標有八成被分給了外貿出口企業。
蒙省作為稀土生產大省,1999年的出口配額總計只有三千噸,大頭被蘇、贛、粵、湘拿走。
蒙省領導去外貿部里要指標,人家說贛、蘇等省過去都是稀土出口大省,不給他們配額,難道讓他們的那些企業關門?
這幾年運行下來,蒙省的配額沒有增加,反倒是薊市、滬省獲得了更多配額,因為薊市和滬市是港口城市。
可笑的是,東華環保科技公司作為生產稀土的主力,出口配額竟然是零。
當年陳立東在稀土大會上曾經要求獲得50%的出口配額,事后沒人記得。
而且,即使實行了配額制管理,稀土出口管控的目的也沒有達成。
出口稀土的目的是啥?
二十年前是換外匯,十年前是換技術。
現在看,一切皆空。
在1998年那次大會上,陳立東曾經提出“希望未來我們出口的,將不再是稀土金屬、氧化物和稀土合金等初級產品,而是加工后的應用產成品以及消費品。”
然而,為了獲取好處,多數外貿企業拿到稀土金屬后,直接發往了國外,并且出口到國外的仍舊是稀土金屬、稀土合金,出口價格也始終在低位運行。
兩年前,周文亮曾經寫過一份內參,反映了初級稀土產品出口的問題。
之后有關部門采取了一些措施。
這些措施的效果就是,一批外資、合資企業進入華夏,與當地勢力勾結,收購或者新建生產工廠,以低價獲得稀土,隨后再將成品出口到國外。
當年陳立東費盡心思獲得鹿鋼尾礦庫的處理權,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喂飽系統熔爐,換金幣、產仆從。
其中更有一份除掉隱患、廢物利用、保護環境、報國富民的拳拳之心。
在全國稀土大會上,當著那么多高官、那么多專家,陳立東曾慷慨陳詞,誓言要解決稀土產業中的諸多問題。
沒想到轉了一圈,他提煉的稀土金屬大部分仍舊被以白菜價供應到國外,只是為某些外貿單位獲得好處。
看到這種情景,能不急?
正好鹿城國稅局大過年的不休息,要對東華環保進行稅務核查,至于是打秋風還是要挖這棵搖錢樹陳立東就不管了。
反正,他就以這個為借口,把稀土生產給停了。
停售稀土,目的當然是卡外國人的脖子。
這么一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