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的小團體有三個半領(lǐng)頭人,文易自己是老大,薛大元是謀士,柴狗子是武力擔當。另外半個就是劉伯,后勤大管家。
柴狗子和劉伯是無條件支持他的,尤其是在他穿越后表現(xiàn)出種種不凡之處,更是對他死心塌地。
讀書人出身的薛大元不同,懂得越多的人心思就越復雜。在發(fā)覺文易的變化后就很少在出謀劃策,甚至有退出的趨勢。
對文易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原身只是個普通少年見識面很狹窄,殘留的記憶給他不了多少幫助。
他需要一個對這個世界有足夠了解的人,幫他出謀劃策查漏補缺,眼下薛大元是唯一符合這個要求的人選。
剛才他一口氣把自己的計劃都告訴薛大元,就是寄希望于自己的真誠能打動他。
南下雖然危險但怎么看都比留在原地等死要好的多,他覺得薛大元不是一個束手待斃的人。
而事實也果然如他所想,薛大元被他說動了。
兩人一直聊天深夜才各自回去休息。
隔天一大早文易把小團體所有成員都叫過來,其中大半都是半大的少年。
看著這些人,他心中升起一股豪氣:這個殘酷的世界我來了,你準備好迎接我了嗎。
等人到齊,他宣布了自己關(guān)于流民營的建設規(guī)劃,眾人在驚訝之余都變得興奮起來。
在他們看來這不就是封官嗎,他們都是這個團體的核心人物,起碼也能當個小組長什么的。別管官大官小,只要能當官大家都很高興。
在眾人的期待下文易宣布了人事任命,他是總負責人,薛大元是民政負責人,柴狗子是軍事負責人,劉伯繼續(xù)掌管后勤。
又團隊里六十一個年齡較大的核心成員全都任命為組長和隊長——具體人選和任命問題昨天晚上他和薛大元就已經(jīng)商量好了。
還剩下一百二十名有戰(zhàn)斗力的被納入即將組建的軍事體系。
內(nèi)部意見統(tǒng)一之后,他就讓人去把所有流民召集到一起,召開了一次全體大會。除了疤狼一伙人,其他流民全部參加了會議。
文易當眾宣布了自己的決定,他本以為會引起不少人的反對,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一個反對的人都沒有。
相反,大家似乎對他的決定很開心。
而且后續(xù)讓他們分組的時候大家也很配合,沒有一個跳出來鬧事兒的。
文易很奇怪,為什么大家會這么配合?
還是薛大元給他解開了疑惑:“大家孤苦無依看不到希望,你任命官員就等于承擔起了讓他們活下去的責任,成了他們的依靠,怎么會有人反對呢。”
文易懂了,但心情卻變得非常沉重,感覺肩膀上沉重了許多。
我真的能承擔得起他們的期望嗎?他忍不住問自己。
可事已至此不行也要試一試,而且被人依靠信任真的太有成就感了,他喜歡這種感覺。
他的眼神漸漸變得堅毅起來。
接下來就是軍事化建設,除了己方原本就有了一百二十人,他又從流民隊伍里挑選了八十人組成了兩百人的軍隊。
按照前世現(xiàn)代化軍隊的構(gòu)架設置了班排連三級結(jié)構(gòu)。
一個班十二人,分正副班長。一個排三十六人,由正負排長管理。所有人組成一個連,文易任連長,柴狗子擔任副連長。
一個班有十二個人的數(shù)據(jù)不是他胡亂規(guī)定的,而是根據(jù)戚繼光的鴛鴦陣要求來確定的。
十二個人剛好可以分成三個四人組或者四個三人組,最適合巷戰(zhàn)和地形復雜的地方進行作戰(zhàn)。
嗯,古代軍隊必須要演練軍陣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戰(zhàn)斗力,文易對這方面研究不多。
但他恰好知道一種最適合他們情況的軍陣,那就是戚繼光的鴛鴦陣。
這是戚繼光根據(jù)南方地形和剿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