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百姓擁有正式姓名的很少,多用小名代替,兩千多流民一大半用的都是小名。
第一個被表揚的是柴狗子,文易想了想道:“你力氣最大就叫犇吧,三頭牛那個犇。”
柴狗子……不,柴犇果然很喜歡這個名字,大聲的宣布道:“哈哈……這個名字我喜歡,從今天開始我就叫柴犇了。”
“石頭你為人仗義敢作敢當,就叫石敢當吧。”
“小樹你聰慧狡黠,我希望你能腳踏實地做人不要成為奸詐之徒,所以給你取名趙正志。”
“小鼠你勇敢無畏,我給你取名叫張勇。”
“馬虎子你……”
馬虎子訕笑道:“那個小易哥,別人都說命里缺什么名字里就帶什么,我生的黑想要個白一點的名字。”
“哈哈……那個缺不是這么用的吧。”文易失聲笑了出來,道:“白一點的名字是嗎,行,那你就馬亦白吧。”
馬亦白高興的嘴巴都合不攏了:“這個名字好,這個名字好,謝謝小易哥。”
大家都沒有正式名字的時候還無所謂,當身邊的人突然有了大名就不一樣了。為了獲得正式的名字,大家的訓練就更加的積極。
文易知道在無法保證營養的情況下進行高強度訓練就是謀殺,所以他設定的訓練量很小。
基本沒有體能訓練,主要是站隊列、左右轉齊步走之類的。
鴛鴦陣的演練也沒有落下,沒有武器就用藤條編滕盾,把長棍削尖當長矛,用竹子制作狼筅,用石頭當標槍。
經過大半月的練習,隊列站的有模有樣了,鴛鴦陣也逐漸有了雛形,大家的精氣神都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文化課程也沒有落下,在和薛大元交流過后他決定主要教大家簡體字,對繁體字只需要認識就好。
原因很簡單,簡體學起來更加容易。
嗯,這里順帶一提,當文易寫出簡體字的時候薛大元震驚的眼珠子都差點凸出來。
別的知識還好說,這成套的簡體字絕對不是一兩個人都完成的,背后必然有一個群體長年累月研究才可能做到。
可要真是有這樣的群體,他不可能不知道。
文易是怎么學會的?難道真的是上次差點被打死,因禍得福打開了竅獲得了宿慧?
文易使用的教材不是論語、孟子這些,而是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
什么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燧人氏、神農氏……皇帝大戰蚩尤……秦始皇一統六國……漢武帝……
只有知道了自己國家的歷史,才能懂得愛國愛民族。
這些故事也確實很有用,聽多了之后大家對事物的認知有了明顯的變化。
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順利,很快文易就發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他任命的官員開始出現腐化現象。
不事生產、處處以官吏自居、對他人頤指氣使,雖然還沒有引起民憤,但長此以往絕對會出大問題。
他和薛大元商議過后決定推行一項新的計劃,思想教育。
每天晚上把所有人都叫到一起開會,重點是組長班長,普通流民也可以過來聽。
他沒有說什么為人民服務之類的話,這對他們來說太超前了。
但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道理孟子就已經提出來了,可以給他們好好講講。
我們也是普通百姓出身不比大家高貴,正是因為大家的信任才能坐上今天的位置。
我們坐在這個位置上不是為了作威作福,而是帶領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同時還照搬了教員的法寶,憶苦思甜,每天都挑幾個人講自己悲慘過去。真實的經歷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無數人聽的潸然淚下。
對于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恨之入骨。
只不過文易的頭腦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