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是《韻律》,內容很簡單,他把二十六個英文字母抄了過來,構成了拼音字母。
這個時候英國還不存在,他們的祖先還光著屁股舉著木棒在野外狩獵呢,要到公元六世紀才會出現英文字母的雛形。
所以,現在這已經不是英文字母了,而是原創的漢語拼音字母。
有必要說一下的是,英文字母是根據拉丁文字母創造的,而拉丁文字母又是借鑒了希臘字母。
不過無所謂了,只要對普及漢語有用就可以了,管他們誰抄誰的呢。
這本韻律就是一本教人拼音的書籍。
不過想推廣韻律還有一個問題,需要一本字典。
所以他手中的第二本書就是一本字典,準確說是一本字典的雛形,叫《唐字典》。
他自己當然沒有能力編撰一部字典,這個工作需要很多人協作才行,但杜子恭無意間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學習印刷術的時候杜子恭許諾會幫他收集書籍,第一批送過來的書籍里有一部叫《說文解字》。
專門介紹文字的一部書,不但介紹字形,還介紹了字意和起源,里面共記錄了一萬余字。
對于文易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他找了幾個比較有學問的人對這部書進行了抄錄,然后以這本書為藍本,刪掉了多余的部分,只留下簡單的字詞釋意。
之后他親自帶隊用拼音字母給這些字注音。
這里文易選擇了北方口音,但并不是完全照搬。
真正穿越到這個時代他才知道,古人說話是真費勁——單純的字面意思。
他們說話的時候要憋氣,憋大氣,有些發音憋氣都能把人憋死那種。
關鍵這種發音還很多,至于什么顫舌音之類的也少不了。
很多時候和人面對面說話,文易都怕對面噴自己一臉口水。
這讓習慣了說普通話的他非常難受。
所以他對這些發音進行了大修改,參考普通話,把那些需要憋氣才能發出來的音全部去掉,顫舌音之類的也全部去掉。
就這么說吧,原本晉朝的漢話就和外語一樣,現代人根本就聽不懂。
經過他修改有點像是前世閩普的樣子,語速放慢現代人也能聽的懂。
接下來文易會挑選一批機靈的人親自授課教他們說這些話。
然后這些人會作為先生,教其他人說。
而且他還會使用一些獎勵措施,鼓勵大家學習這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