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不是嘴巴說說然后把部隊拉出去就完事兒了,需要準備的東西非常多。
更何況這次還是勞師遠征,需要準備的東西更多。
檢查船只有沒有損傷,弓箭制作尤其是火箭要多準備一些,還有床弩。
在沒有大炮之前,床弩的射程是最遠的工具。
出于安全考慮也為了不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文易沒有搞火藥和大炮,但床弩被他搞了出來。
有人要問了,晉朝沒有弩嗎?
有,弩很早就已經有了,但都是小型弩,大型弩尤其是床弩到宋朝才發展到巔峰。
為了應對敵人,宋朝把弩這種工具開發到了極致,可以說直到二十一世紀人類對弓弩的研究都沒能突破宋朝的技術。
最多也就是在宋朝弓弩的基礎上改用更先進的材料之類的,別的都和以前差不多。
文易雖然不知道宋朝都有哪些弩,但床弩他還是知道一些的。
這種能把標槍射出去幾百米的大殺器,在配合唐軍更加先進的船只,能把敵人風箏死。
當然,在海上床弩的命中率有待商榷,只能靠密度來彌補準確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大量的弩。
而床弩最大的問題是上弦難,最大的床弩需要十幾二十幾個人才能上弦,這也是古代將領沒把床弩搬上戰船的原因之一。
文易不需要這么大的床弩,更何況他還有滑輪組可以輕松解決上弦問題。
所以唐國的戰船上是有床弩的,只是在海上床弩容易受潮變形,所以就只裝了幾架實驗用。
現在要打仗就沒必要節約了,把所有戰船都裝上了足夠的床弩。
然后就是半實戰性質的拉練,靠著戰船性能和敵人拉開距離,然后用弩箭射擊。
不停的重復這個一個動作,直到操作嫻熟為止。
除了床弩還有投石機,只不過投過去的不是石頭而是油罐,再搭配火箭輕松就能點燃一艘船。
六千唐軍水師官兵,開始了沒日沒夜的演練,就為了一站定乾坤。
另外一邊金如山也開始行動起來,再次拉著幾船貨物大搖大擺的去百濟國,途中拐了個彎故意在東牟附近海域逗留了半天。
有東牟當地漁民過來打探情況,他們就說在海上迷失方向,假裝詢問這是哪里。
等那漁民反過來問他們是什么人的時候,他們就說自己是唐國人,去百濟做貿易。
還故意炫耀這一船貨值多少多少錢,還假裝說漏嘴上面拉的糧食之類的。
反正不管這些人信不信,風聲是放出去了。
當然,僅靠這些漁民想把消息傳出去太慢了,這時候林宏的密探就要發揮作用了。
根據文易和杜子恭的協議,五斗米教要幫他在各國組建密探組織,這半年林宏一直在忙這方面的事情。
晉國還好一點,其他國家阻力重重,不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都埋下了一些種子,這會兒種子就開始起作用了。
東海一個漁民偶遇唐國的商船,打聽到他們正在和百濟國做糧食貿易的消息就漸漸的傳開了。
一開始當地官府還不當回事兒,可消息越傳越邪乎,他們也坐不住了就派人去打聽。
結果自然是順利找到了那個漁民,得到了情報。
當地官府不敢耽擱,一封加急信件火速送往了國都薊城。
慕容儁同樣不相信這個傳聞,全世界都缺糧食,怎么可能有國家向外賣糧食,唐國的國君是傻子不成?
但燕國尚書乙逸是個慎重的人,進言道:“陛下,糧食事關家國命脈不可不慎。”
“百濟王扶余句野心勃勃,若他得到足夠的糧食恐危及我遼東之地,不若派人去那里打探一下情報。”
慕容儁雖好戰但并非昏庸不聽人權的昏君,見乙逸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