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之后文易徑直回到了后花園。
后花園有一個比閬湖后院更大的池塘,搬遷的時候,閬湖那一池錦鯉并沒有全運過來。
就只挑選了一些顏值較高,顏色比較獨特的帶過來,又從野外撈了一些野生鯉魚放進去增加基因多樣性。
當然,那條大紅鯉魚也被一起帶了過來。
在謝道韞眼里這條鯉魚是她福運的象征,看的比什么都重,不可能丟下不管。
經過一年的繁衍,池子里的錦鯉已經有了些許規模。
此時謝道韞正坐在涼亭里,一手拿著一本書,另一手拿著一根長竹板。
已經一歲四個月的小鯉在涼亭里跑來跑去,偶爾抓起一把魚食丟在水里,興致勃勃的看魚搶食吃。
覺得這樣一點一點喂不盡興,他就忍不住捧起魚食罐準備往下扔。
“啪。”一根竹板準確的拍在手背上,白嫩的小手馬上就有一道淺淺的紅痕浮起。
小鯉委屈的小嘴撅起,但手卻老老實實的把魚食罐放好。
謝道韞面無表情,眼睛始終盯著手中的書。
旁邊站著的奶媽渾身一哆嗦,想去幫他揉又不敢,心疼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才是親媽。
恰好看到這一幕,文易也是嘴角直抽搐。
當初開玩笑一般說她不是慈母的料,沒想到一語成讖了。就這嚴厲的態度,說是后媽都有人信。
文易和她說過,孩子還小別那么嚴厲,多給他一點母愛。
謝道韞的態度堅決,她不允許他們打下的基業兩代人就被敗壞了。百年后如何她管不著,但兒子孫子這兩代她一定要管好。
文易和她講道理,她就給文易講歷史上昏君和亡國君的下場。最終夫妻倆誰都說服不了誰,只能暫時擱置。
眼下來說兩人算是角色互換了,文易是慈父,謝道韞是嚴母。
所以小鯉和文易特別的親,見他過來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
“爹爹,爹爹……”邁開小腿‘噔噔噔’的就跑了過去。
嚇得奶媽和侍女連忙跟在身邊護住。
畢竟才一歲四個月,走路都不是很穩更何況是跑,沒跑出多遠就摔倒了。
文易趕緊跑過來把他抱起來。
“爹爹,爹爹……看。”小鯉根本就沒哭,只是把胖乎乎的小手伸出來給文易看。
意思就是挨打了。
文易假裝生氣的走到謝道韞身邊,一把搶過竹板,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打在謝道韞身上。
“咯咯……”小鯉高興的咧開嘴巴,似乎很得意。
謝道韞無奈的道:“您就慣著他吧。”
文易把小鯉放在地上,道:“孩子不能一味的嚴厲,有時候該寵還是要寵的。”
“否則親情缺失只會讓他沒有安全感,要是留下心理缺陷,后果比他不成才更加嚴重。”
他可不是胡扯,歷史上是有過類似例子的。
謝道韞并不理解什么叫親情缺失,但她知道繼續討論下去只會變成無休止的爭辯,就說道:
“行行行,您說的都對。”
對此文易只能無奈的搖頭。
如何養育孩子前世都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就拿最簡單的孩子跌倒該不該扶來說。
九零和零零年代,全國上下一起學習西方,貶低自家文化。
不知道從哪傳出一個說法,西方的孩子摔倒家長都不扶,讓他們自己站起來,所以西方的孩子從小就更加獨立。
中國家長扶孩子就變成了陋習,是溺愛是害孩子,所以中國的孩子更依賴父母,然后全國上下都提倡孩子摔倒了不扶.
很多作家的文學作品里提到養孩子都出現過類似的情節,孩子跌倒不扶,然后自家孩子多么獨立勇敢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