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都很無奈,但也并未禁止大唐通寶流通。
這就是金屬貨幣的好處,只要質量夠好全世界都能通用。
而隨著大唐通寶在民間的流通,唐國也為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所熟知。
大家都知道了,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漢人組成的國家,很富裕很強大。
各國的統治階層還沒意識到,當這個概念深入人心,會對未來造成多大的影響。
戰馬的交易也非常順利,陸續從燕國那邊交易來了三千匹戰馬。
只是燕國人比較狡猾,給的都是閹割過的馬,沒有辦法當成種馬培育,只能用來組成騎兵。
文易挑選了兩個營的精銳組成了騎兵團,由劉猛擔任團長。
而且他還搞出了馬蹄鐵,這玩意兒對騎兵戰斗力的提升有多大不用多做贅述。
為了保密文易還下嚴令,任何人不得對外泄露馬蹄鐵的情報,出了軍營的門連提都不能提。
所有折損的馬匹,都要把四蹄上交,確保秘密不會被泄露。
至于種馬的問題,文易并不依賴燕國,百濟那邊對唐國的糧食和食鹽更加依賴,交易的大多都是未閹割過的馬。
有些就算是品相不好的駑馬,也能拿過來充數當種馬用。
新羅那邊雖然還在內亂,但也和唐國建立了貿易關系。
新羅王迫切需要唐國的糧食和兵器來增強自身實力,什么代價都愿意出,更別提什么種馬了。
甚至金如山還和更北方的靺鞨、扶余殘部,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土人進行交易,直接從他們那里獲得馬種。
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越往北走那里的土人飼養的馬體型就越高大。
相對應的,越往北走環境就越惡劣越是荒涼,幾百里都不一定能看到人煙,連個補給的地方都沒有。
好不容易從那里的土人手里換回了一百多匹馬種,回到東寧島就只剩下三十多匹。
沒多久又有十來匹無法適應氣候死亡,最后就只存活了二十匹,被當成寶貝一樣對待。
不過不管怎么說,總算是又多了一個選育的基因。
但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性價比也不高,唐國的商隊去了一次就再也不愿意去了。
就算是文易也沒有要求大家繼續往北走,盡管他很清楚那邊有什么,但對于現在的唐國來說沒有意義。
另外一個種馬的源頭,是通過冼氏從寧州爨氏那里購買的西河馬。
總之經過這大半年的努力,縱谷馬場的種馬數量達到了七千匹,就算以后沒有辦法再從外部獲得馬種,也足夠支撐起馬場了。
不用太遠,三年后馬場每年都能穩定為唐國至少一千匹戰馬。
算上外購的戰馬,這個數量相當可觀。
到那個時候,文易該發愁的就不是戰馬問題,而是人太少。
嗯,說起種馬的問題,有件事情值得順便提一下,謝道韞和梅蘭竹菊四女都有了身孕。
文易想玩3d區情節,就只能乘船去找冼蕓了。
……
這就是唐國這半年多發生的事情,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在這個動亂年代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了。
唐國從上都很滿意,文易也非常的愜意。
不過這種愜意的生活被一封sss級密信給打破了。
林宏傳來消息,桓溫再次出兵,目標是盤踞在洛陽一帶的姚襄。
對于桓溫這次北伐文易一點都不驚訝,前世也發生過。
但下一條消息就把他驚出了一身冷汗:燕國大軍有調動跡象,似有意取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