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知不覺就進入了七月份,唐國的發展局部有小挫折,總體還算順利。
小挫折是今年氣候有些反常,夏季雨水太大導致部分地方的莊稼歉收。但也只是局部問題,總體來說還是大豐收。
不過這場大雨也暴露出很多問題,主要是官吏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不足,大雨來臨居然都束手無策了。
還好前世文易經歷過幾次大水災,見過如何抗洪。第一時間就下令軍隊進入災區救援百姓,并調動各種物資賑濟災民。
所幸救援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大的人員傷亡。
但文易不敢掉以輕心,大災之后必有大疫,他又派出差役四處宣傳不要喝生水吃涼食,要講究個人衛生等等。
大雨連續下了十幾天,部分村莊都飄在水里了。百姓欲哭無淚,好不容易過幾天好日子,一場大雨全沒了。
不過文易當即就承諾,朝廷會出錢出物資給他們重建家園,讓他們不要擔心。
雪中送炭確實最容易收獲民心,這一刻他就是受災百姓心目中的神靈,不少人偷偷給了立了長生牌位。
洪水剛剛退去,文易又調集石灰對百姓居住區進行消毒。
被洪水浸泡過的衣物也放進石灰水里清洗,其實這種東西最好的辦法是扔掉,但百姓哪舍得啊,只能求助石灰。
這場水災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算度過,最讓人懼怕的瘟疫并未發生,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之后文易就召集群臣對洪災時暴露出的各種問題進行總結,最后形成抗災手冊,組織所有官員進行學習。
而這場洪災也暴露出另外一個問題,排水系統非常的差,雨水稍微大一點水就排不出去形成內澇。
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很簡單,之前朝廷也一直在做,開挖溝渠。
只可惜,唐國人口還是太少工程進展很慢。這個問題文易也沒有辦法解決,只能慢慢來。
同時還涉及到一個蓄水的問題,這也是東寧島普遍存在的大問題。
雨季和旱季分明,四月份到十月份雨水多容易發生洪澇,十月份到四月份雨水少容易發生干旱。
這種情況寧南平原最為嚴重,已經到了影響耕種的程度。
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修水庫。
問題又回到了原點,缺人。不光缺干活的人,更缺懂水利方面的人才。
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文易只能給林宏下達了一個命令,搜羅各種人才送到島上來。
只是暫時還沒有任何消息傳回。
眼下只能先從排水的溝渠一點點干起,慢慢積累經驗,看能不能培養幾個人才出來。
除了這一個小挫折之外,別的事情都比較順利。
樞密院完成了既定的計劃,消滅了所有土人部落徹底占領東寧島,還給唐國增加了兩萬多人口。
杜子恭也分兩批送來了五千流民,其中兩千被送到了海南島。
島上的鐵礦已經被找到,不過還沒有開始挖礦冶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開礦必須把路修好,把基礎設施建設好,否則就是草菅人命。
所以想見到海南島的鐵,至少要等到冬季了。
說實話文易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他需要這里的優質鋼鐵進行一些實驗。
……
和晉國、燕國、百濟等國的生意做的也非常的不錯,源源不斷的財富流入唐國。
文易沒有單方面吸血,這樣生意是做不長的。而是把賺來的錢熔鑄成大唐通寶,再通過購買各種物資撒出去。
果然如他之前所想的那樣,品質精良的大唐通寶一經面世就迅速獲得了世人的信任,成為百姓心目中和五銖錢一樣的良錢。
連很多喜歡藏錢的高門大戶,都把大唐通寶列為了首選。
各國對于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