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婦孺也要?桓溫沉聲道:“一成青壯。”
梁賢斷然拒絕道:“不可能,至少也要四成。”
“兩成。”
“四成,若少于四成回去我也無法交差。”
桓溫道:“你剛才說過最好是一家一戶的把人交給你們。就以一家七口計,至多只有兩名青壯,其余五名為老幼婦孺,四成太高。”
梁賢露出為難之意,過了許久才一咬牙道:“三成,這是我的底線了。如果大將軍不愿,那這樁生意不談也罷。”
桓溫說道:“好,就三成。”
梁賢大笑道:“爽快。同作為漢人,我王有一份小禮送與大將軍,助大將軍一臂之力。”
“哦,是嗎。不知道是什么禮物?”桓溫其實并不在意什么禮物,他是晉國第一號權臣什么東西沒有?
梁賢說道:“十萬支箭。”
“什么?”桓溫還以為自己聽錯了,追問道。
“十萬支箭矢,就在扶海洲,大將軍盡快派人去取。”
兄弟倆都有些震驚。
桓溫不缺糧不缺船也不缺兵甲,但缺箭矢。
很多人可能都不懂,更加貴重的兵甲和戰船都不缺,為什么缺箭矢?
不就是一片羽毛一根細木桿一個小小的鐵箭頭,用膠水粘在一起嗎?
然而難就難在那根小木桿上。
古代沒有砂輪全靠手工打磨箭桿效率很低,而且手工打磨出來的箭桿還會出現一個毛病,不夠直。
箭桿不直就會影響到準確度,打仗的時候全靠數量彌補命中率不高的問題。
據傳春秋時期鄢陵之戰,楚共王被晉國將領呂锜射瞎一只眼睛。
他為了復仇就尋遍全軍找到兩根筆直的箭矢,交給神箭手養由基。養由基只一箭就射死了呂锜,從此名聲大噪。
這個故事的真假且不去說,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古代的箭是真的不直。
普通弓箭手對箭桿要求沒那么高,但也不是沒有任何要求,所以箭矢還真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制作。
十萬支箭,就算桓溫動用所有力量打造,也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這一仗原本的目標是姚襄,準備物資的時候也是按照姚襄的實力去準備的。
雖然聽說燕國有異動之后臨時增調了一部分物資,但箭矢實在來不及打造了。
唐國的這份禮物可謂是雪中送炭。
即便是桓溫,也收起了傲慢,鄭重的道:“請向唐王轉達我的謝意,此情必有厚報。”
事情談妥梁賢也沒有多留,就告辭離開了。
桓沖起身去送,桓溫則馬上叫來自己的手下去扶海洲取箭。
沒一會兒桓沖返回,充滿疑惑的道:“兄長,這唐國到底是何意?”
桓溫沉思道:“平衡。”
“……”桓沖一副不解的樣子。
桓溫解釋道:“只有各國繼續對峙,對唐國才是最有利的,他們就可以左右逢源,把生意做到各個國家。”
桓沖恍然大悟,繼續請教道:“可他們在不出兵的情況下,準備如何牽制燕國?”
桓溫道:“唐國和百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有傳聞去年他們攻打燕國水師,就是百濟在后面謀劃。”
“這次他只要出兵和百濟聯手拿下樂浪郡,然后做出攻打龍城的姿態,燕國就必須分出重兵防守。”
桓沖佩服的道:“唐國好高明的手段,不過還是未能瞞的過兄長。”
桓溫卻沒有一點開心的樣子:“猜到又能如何?一樣是唐國的棋子而已。不過……”
他身軀一震,霸氣的道:“這盤棋誰是棋手誰是棋子還未可知呢,只要我能打敗慕容儁,取燕國不過是探囊取物而。”
“到那個時候,唐國所做的一切都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