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午文易接見了這群投奔士子,說了一些歡迎鼓勵的話,請大家吃頓飯就結束了。
眾人對于他的年齡非常的驚訝,太年輕了。比他們中間大多數人都要年輕,沒想到就掌控一國了。
之后就是分配工作,安置住處。
這其中也是有區別的,憑借技術來到島上的工匠、農夫等技術人員,直接就被分配到了各個部門。
他們會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純粹來謀求出仕的讀書人,則全部去了弘文館。
同是去弘文館也是有區別的,拖家帶口過來的直接分房子,孤身一人過來的則住在員工宿舍。
還好考慮到他們都是準官吏的身份,沒有讓他們住集體宿舍,都是一個個單人間。
之后分衣服、剪頭發之類的就無需多提。
用了三天時間把這些事情處理好,正式開始上班。
上午是學習,國子監的學生過來給他們上課,教材就是華夏文明、華夏簡史、防疫手冊、初級算學、簡體字、唐律簡本等。
通過這些書籍讓他們全面了解唐國的情況。
這種全新的學問是如何震撼眾人的就不提了,在來之前他們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也沒有腐儒之類的跳出來說荒謬之類的。
為了早日出仕他們學的非常用心。
下午是抄書時間,去弘文館幫忙把收集來的書籍進行校正抄寫,并進行簡單的注釋。
看到這茫茫多的書籍,他們既感到頭皮發麻又覺得興奮。
這十幾萬冊書要謄抄到什么時候去啊,但這么多書隨便閱讀機會也太難得了。
平時他們想讀書,求爺爺告奶奶都找不到,現在隨便閱讀……不論最后能不能出仕,這都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對唐國了解的加深,吳隱之越來越覺得古怪。
為什么沒有任何關于唐國的歷史資料和古籍?
發現這個問題不只是他一個人,很快就有人忍不住詢問了授課的先生,然后得到了一個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答案。
唐國才剛剛建立四年……那個年輕的過分的唐王就是開國之君……從北方逃難來的流民……
帶領兩千余流民南下,篳路襤褸開創了唐國基業。
所有人都陷入了震驚之中,吳隱之也心亂如麻。
都以為唐國是一個傳承兩百年的國家,沒想到才剛剛建立。
關鍵是那個國君文易的身份,流民,祖祖輩輩都是農夫,他是怎么做到的?
而且這件事情存在著無數的疑點,簡體字哪來的?白瓷青花瓷琉璃怎么制作出來的?
這些完全不是一個流民該懂的東西啊。
如果不是那個先生一再強調,他們都以為對方在開玩笑。
可讓他們接受這個事實,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