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曇是個人物。”看著手中的情報,文易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慨。
“是啊,誰都沒想到他居然當著慕輿根的面玩了一出空營計。”柴犇贊道。
“晉國有亡國之相,然有諸多砥柱之臣續命,未到亡國之時啊。”陳秀說道。
薛大元笑道:“這是好事兒啊,最好他能再堅持二三十年,到時候我唐國大勢已成,正好出兵。”
莫俊也大笑道:“哈哈……這樣算來他司馬家算是為大王看家護院了。”
薛大元道:“那是他們的榮幸。”
“哈哈……”眾人皆大笑不已。
話還要從頭說起,郗曇帶兵攻打高平方向,燕國大將慕輿根前去防守,雙方交手幾個回合互有勝負。
這時郗曇突然患重病幾乎無法在主持大局。
他慌而不亂,先是拖著病軀在前方督戰,甚至還和慕輿根打了幾句嘴仗。
回營就支撐不住昏死過去。
不過在昏倒前他已經制定好了后續計劃,先是從軍中找了一個和他體型差不多的人冒充他,每日去前方督戰。
每到晚上就趁著夜色把一部分士兵和民夫撤走。
四天后慕輿根終于發現不對,再想追擊已經晚了,郗曇軍隊順利撤走,只留下了一座空營。
謝奕和謝萬是親兄弟,能力卻比他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得到郗曇傳信他也非常擔心。
卻不露聲色繼續進攻,為郗曇爭取撤退的時間。
等確認郗曇安全撤離,他才拔營后撤。
燕國軍隊雖然銜尾追擊,但豫州軍防守嚴密,始終沒給他們機會,只能不甘的退去。
經過這幾天的交戰終于讓司馬昱認清了一件事情,靠他手中這點人馬根本就奈何不了燕國。
再加上褚蒜子以及朝中大臣反對,他所倚重的郗曇又重病纏身,不得不悻悻的收兵。
看似聲勢浩大的一場戰爭,就這樣草草收尾。
消息傳開后世人無不稱贊郗曇機智,換個人可能當場就全軍崩潰了。而一旦他這邊失敗,謝奕那邊也跑不掉。
失去這兩支軍隊,豫州、徐州都會落入燕國手中,到那時晉國就徹底失去北伐的機會了。
謝奕的表現也讓很多人驚訝,都知道他脾氣暴躁好喝酒,沒想到關鍵時刻居然如此沉得住氣。
在這種危險的時候,還堅持等到郗曇軍脫險才撤走。
謝道韞大大的松了口氣,后宮有些緊張的氛圍也散去了,笑容重新回來。
唐國君臣也很樂于見到這種情況,不打仗國際局勢不發生大的變化,就是對他們最有利的事情。
后宮的陰霾散去,文易也終于能安下心繼續自己的寫書大業。
這一寫就寫到了開元3056年,這是文易穿越的第七個年頭,也是唐國建立的第五個年頭。
三月五日,驚蟄。
這天文易提筆寫下了最后一個字,包含他核心思想的書籍正式完成。
一聲驚雷驟然響起凌空炸裂,震動萬民之心,而后漫漫細雨從天而降。
春雨貴如油,百姓們忘卻了驚雷造成的驚悸,沉浸在雨水帶來的喜悅之中。
但在肉眼見不到的地方,冬眠的蛇蟲也被雷聲驚醒,紛紛復蘇。
夢啟城,王宮,文易聽著雷聲,看著窗外的細雨,一只手輕輕的撫摸著桌子上厚厚的手稿。
權與責,是書的名字。
顧名思義,內容講的就是國家和百姓相互之間的權力、責任,不同身份、職務的人享有的權力和需要承擔的責任。
全書共十五萬字,半白話文寫就。文易預估過,如果改成白話文,需要四十萬字才行。
在這個年代絕對是一本大部頭的作品了。
對比一下就知道了,《道德經》才五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