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論語》的字數有爭議,但也普遍認為在一萬余字;《詩經》算長的了也不到四萬字。
大部頭的《左傳》十九萬多字;《戰國策》十二萬字;《史記》比較長,五十二萬六千余字。
十五萬字絕對是大長篇了。
而且那些超過十萬字的幾乎都是史書,闡述思想的典籍篇幅都比較短,多是幾千上萬字,超過十萬字的鳳毛麟角。
文易的這本《權與責》是純理論書籍,全篇無一字廢話,都是在闡述自己的思想體系。
從這一方面來說,他的這十五萬字就稱得上是巨幅了。
當然,一本書的成就和篇幅無關,關鍵是它的內容……反正文易覺得他這本書的內容千百年后會被當成經典。
書寫成之后他沒有急著去印刷,而是又謄抄了一遍,避免出現意外損毀。
歷史上不是沒有出現過這種事情,好不容寫好的書,送到出版社結果失火了。
謄抄好之后,他依然沒有急著印刷而是去找了謝道韞,讓她先讀一讀。
謝道韞得知他的書完成也非常高興,迫不及待的翻看起來,她非常想知道自己的丈夫到底在想什么。
但這本書給她帶來的震撼還是超乎了她的想象,僅僅是第一頁就讓她頭皮發麻。
什么是國家?什么是人民?國家公權力是如何產生的?
國家有哪些權力,又承擔哪些責任?人民享有哪些權力,又承擔何種義務?
皇室的本質是什么,有哪些權力和義務?官府是什么東西,有哪些權力和義務……軍隊……士農工商等等。
在這本書里文易通通給出了答案,而且是完全顛覆時代的答案。
他不光說了答案,還解釋了為什么是這個答案。
這本書如果放在別的國家,換一個作者,絕對會被誅九族加挫骨揚灰。
只是看了幾頁,謝道韞就實在不敢再往下看了。
她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深吸口氣,再睜開眼睛表情凝重的道:“您……真的準備把這本書公之于眾嗎?”
“對。”
“您可知道這么做的后果?”
“不會有什么后果。”
謝道韞激動的道:“怎么會沒有后果……看了這本書我們還怎么治理天下,百姓怎么會繼續服從我們的管理?”
文易完全能理解她的感受,但他的態度卻不會因此有任何改變:
“如果我們能治理好這個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他們不但會支持我們,還會主動幫我們消滅所有敵人,維護我們的統治。”
“如果我們治理不好這個國家……又有什么資格繼續站在這個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