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與責》的宣傳推廣工作搞得聲勢浩大,到處都是吹捧學習之人,看起來似乎全國人民一夜之間全都變成了新新人類。
然而文易并沒有被這種表象欺騙,他很清楚真實情況是什么樣子的。
反對這部書的大有人在,只是礙于文易的身份不敢表達出來。
大多數官吏不論信不信,對書里描寫的世界都不屑一顧:
說到底天下還是要靠我們這些官吏來治理,權力還是掌握在我們手里,這就足夠了。
你說的再漂亮,讓這些百姓起來反抗一個試試。
百姓只關心能不能填飽肚子,什么思想、什么主義對他們來說都不如一碗餿了的小米粥重要。
文易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覺得文易是對的,就覺得權與責是對的,僅此而已。
當然,確實有許多人能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內容,但也僅僅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認可。
真正全部認可這種思想的人非常非常少,對這種情況文易并不覺得失望,或者說這才是正常情況。
他們堅持了一輩子的觀念,又豈是一本書能扭轉過來的?
文易不指望大家馬上就能理解接受這部書的思想,只要學習并遵守就可以了,真正要培養的是下一代。
只有從出生就生活在有《權與責》的世界里的新一代,才能從根本上接受這種思想。
這也是為什么他要等唐國下代一人長大成人的原因。
為了順利培養新一代,他規定《權與責》是書院的必學科目。
蒙學時期這部書是課外讀物,中學時期就是必修課,未來開設大學也會作為必修課,科舉也是必考科目。
所有的老師有組織的過來學習《權與責》,通過考核之后加一級工資,一年內通不過考核全部停職。
蒙學老師的考核變準很簡單,要求能照著書完整的翻譯出來就可以,就是照本宣科。
中學老師要求高一些,要有簡單的理解,給出一段話要能分析出一個一二三來。
大學和科舉標準就更高了。
誰讓他是大王呢,就是這么任性,可以用行政手段強行命令大家去學習去接受。
整個開元3056年,文易就只做了一件事情,宣傳推廣權與責。
而今年也同樣是亂世時期少有的太平年景,或者說整體的國際局勢正如前年陳秀所預料的那樣,五年內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除非遇到司馬昱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草包。
但經歷了去年的事情,司馬昱也不敢跳了。桓溫依然在積蓄力量……晉國沒有發動戰爭。
秦國旱災剛過去又遭遇蝗災,苻堅、王猛依然忙于抗災,沒有功夫對外發動戰爭。
而苻堅也表現出了明君的作為。
陳秀道:“苻堅自上位以來,任用賢能,大興儒家思想,廣施仁政,打壓豪強,減刑免租,撫恤鰥寡……”
“去歲旱災更是以身作則削減開支,后宮嬪妃養蠶繅絲……又大興水利應對災情……實在不敢相信,他竟氐人。”
薛大元道:“當初大王說苻堅乃雄主我還不信,沒想到竟真是如此。”
文易笑道:“我從來不騙人,這位不但是雄主年齡也不大啊,比我還小兩歲。”
眾人:“……”
柴犇眉頭緊鎖道:“此等人物,若給他二十年發展時間,恐為我國心腹大患啊。”
眾人目光都看向文易,這種大方向上的事情只有他能拿主意。
文易不在意的道:“放心,我有辦法對付苻堅。與其擔心他,還不如想辦法幫我推廣《權與責》,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燕國今年同樣沒有發動戰爭。
不是慕容儁改性子了,而是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小打小鬧是無法消滅晉國的,只有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