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就這樣過去,到了下半年文易接連遇到好幾件大喜事,最高興的還是他一連得了五個孩子,兩男三女。
先是冼蕓終于如愿生了個女兒,將來十有八九是高涼冼氏的繼承人。
梅蘭竹菊四個美人也先后產下孩子,兩男兩女。
國君又添了幾個繼承人,這自然是一件高興的事情。雖然動靜不如當初小鯉出生時那么大,但也是舉國歡慶。
只有一個人不高興,就是蘭美人。
她第一胎就是女兒,第二胎還是女兒。其她三個姐妹都有兒子了就她沒有,能高興起來才怪。
文易生怕她抑郁了,連忙安慰等她養好了身子天天到她這里留宿,一定要讓她生出兒子。
到了年底謝道韞也被檢查出懷孕,真正可以說是喜事連連。
而文易的第二本書《革新論》在拖延了數個月之后也終于完成。顧名思義,這部書講的就是變法革新的內容。
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全國的討論。
甘憲看過之后只說了一句話:“大王從不讓人失望。”
陳秀興奮的差點蹦起來:“有此書在,從此革新者有主心骨矣。”
周啟則憂喜參半:“恐從此天下多事矣。”
莫俊嘆道:“直接撕下了守舊派的皮,把血肉血淋淋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啊。”
謝靖和王獻之則震驚不已:早就知道這位大王是革新派,卻沒想到竟如此生猛。
文易以大王的身份要求全國學習這部書的思想,又令所有報紙拿出三分之二的版面刊登相關文章。
一時間全國都掀起的學習熱潮。
害怕有人陽奉陰違,他再次開始了巡游,順便進行講學。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都是祖先通過‘變’一點點摸索出來的……”
“燧人氏發明了火,讓我們吃上了熟食,有了火堆可以取暖、驅趕野獸……這是‘變’。”
“有巢氏發明房屋,讓我們有了遮風避雨的地方……這也是‘變’。”
“緇衣氏發明了衣服,讓我們能遮羞保暖……這還是‘變’。”
“伏羲氏織網捕魚、確定婚姻制度,讓我們有了綱常倫理……這同樣是‘變’。”
“……”
“如果沒有這些‘變’,如果當初我們的祖先拒絕這些變革,那么現在我們依然過著飲毛茹血衣不蔽體的野人生活。”
“我們的社會制度也在隨著技術的革新不停的變化……從部落變成聯盟,有了禪讓制的天下共主。”
“后來禪讓制變成了世襲制,又是大變革……土地政策也從集體制變成了私有制,后來又誕生了井田制……”
“春秋戰國時期舊有的制度不足以統治天下,為了找到更合適的制度為了變強,我們的祖先開始了變法。”
“子產、李悝、管仲、商鞅……每一次變法都是一次嘗試。很多變法失敗了,但一旦成功必然會誕生一個強國……”
“秦國通過變法率先找到了合適的道路,最終一統六國。然后他們繼續變法,把分封制改為郡縣制……”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到現在這些制度依然讓我們受益……所謂百代皆行秦制就是這個道理。”
“……”
“但每一次變革都是一次洗牌,會讓既得利益者走向滅亡,一個不好就會引起社會動蕩甚至改朝換代。”
“既得利益者最不愿意看到‘變’,甚至懼怕仇視‘變’的出現,采用種種方法打擊正在發生的‘變’。”
“每當大一統王朝建立國家有了穩定的制度,一切看起來蒸蒸日上的時候,守舊實力就會占據絕對的上風,他們拒絕任何改變。”
“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變’所帶來的好處嗎?不,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