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對來說蒸汽機的研究進展就不是很大,依然沒有解決功率控制難題,實用化的蒸汽船和火車暫時還只能停留在設想中。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蒸汽機就沒有實用性,抽水機就不說了,礦山對蒸汽機的依賴就非常大。
下一本奏折是工部的,就重點提到了蒸汽機的作用。
這本奏折主要匯報了鋼鐵產量,年產達到了一千六百噸。
得知南洋諸島有大量金屬礦藏且很多都是露天的,張鴻就和打了雞血一樣,培養了數千名勘探人員,對南洋島嶼挨個進行勘探。
每發現一處就建立礦場,抓捕奴隸進行開采。
蒸汽機也投入到了礦山開采行業,主要作用有兩個,一個就是上面所說的抽水。
第二個作用是運輸。在地上修建木制軌道,把蒸汽機固定在一頭拖拽礦車,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種種因素綜合在一起,唐國的鋼鐵產量連年呈跳躍式增長。而且很多礦山才剛剛投入生產,產能沒有完全釋放。
接下來幾年都是鋼鐵產量的暴增期。
文易大概估計了一下,年后穩定在五千噸還是沒問題的。
這個產量在前世連個小作坊都不如,但在這個年代冠絕全球,超過其他各國的總和的數倍。
鋼鐵產量的增加,很多以前沒能力搞得東西都可以嘗試一下了。
比如鐵甲艦……當然,這個要等到蒸汽機的配套技術取得突破才行。
嗯,鐵甲艦光有蒸汽機還不行,對甲板鋼的要求也很高。必須耐腐蝕,否則船在水里待不了幾天就腐蝕了。
但這難不住文易,作為一個冶煉行業的人,要是不知道兩種耐腐蝕鋼鐵的配方都不好意思出門。
生產條件的限制,前世那種高質量的造不出來,低配版的還是沒問題的。
……
因為是年底,這些奏折基本都是各部門的匯總報告,文易翻看之后對國家的總體情況有了立體式了解。
把這些奏折翻完之后他本來以為應該就沒了,可一低頭發現旁邊還有一摞子。
心中不禁有些納悶,今天的奏折數量不對啊,怎么多出這么多?難道哪里出事兒了?
不應該啊,要是出事兒了衛尉司那邊肯定有密信送過來啊。
他拿起第一本奏折,發現還是薛大元寫的,就更奇怪了。打開看到里面的內容,眉頭就忍不住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