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沖道:“兄長,謝無奕送來了一批糧草,足夠我們支撐到后方軍糧送到。”
桓溫嘆道:“也難為無奕了,豫州十郡只余下汝南、弋陽等四郡之地,還時刻面臨燕國大軍襲擾。”
“他本不富裕,這些糧草差不多已經掏空他的家底了。可恨者乃徐揚二州,為一己之私阻撓我北伐大業。”
郗超有些坐不住了,道:“大將軍,末將欲往徐州一行,還請準許。”
徐州刺史郗愔是他的父親,這會兒他肯定坐不住。
桓溫自然能猜到他的打算,說道:“景興誤會了,我并非責怪郗刺史。此事是誰指使我心中明了,郗刺史也無能為力。”
“你去徐州只會讓父子為難,卻于事無補,況且我身邊也須臾離不得你。”
郗超感激的道:“謝大將軍體諒。”
桓溫又問道:“后方糧草何時能送到?”
桓沖回道:“還需五日。”
桓溫思考了一會兒道:“明日我帶兵順黃河東進,奪回徐州、兗州、豫州失陷之地,你留守洛陽加緊督促糧草運輸。”
桓沖道:“是否等后續糧草送到再行出兵?”
桓溫道:“不能等了,再等下去燕國就把這些地方的百姓全部擄走了,到時奪回一片無人之地有何用。”
……
第二天桓溫出兵,仗著水師之利推進非常順利,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就奪回了黃河南岸的大部分土地。
只剩下青州的東牟、廣固、高密等地還在燕國手里。
掃平后方之后,桓溫擺出了一副攻打鄴城的架勢。
一時間天下震動,難道他真的要成就不世功業了嗎?
文易也目瞪口呆,是桓溫太厲害,還是慕容恪、慕容垂兄弟太水啊?這也太順利了吧?
難道是因為他這個穿越者的小翅膀,導致歷史走向改變,讓桓溫第三次北伐成功?
然后他隱隱興奮起來,改變的好啊,世界變得更精彩起來了。
但軍事會議上,手下將領的一番分析讓他知道了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劉猛道:“慕容恪主動退讓不是因為他膽怯,恰恰是因為他足夠高明。只有先把拳頭收回來,才能揮出更有力的一拳。”
賀方頷首道:“黃河南岸多河流,有利于晉國水師作戰。且桓溫要是用水師切斷黃河交通,燕國的軍隊就成了甕中之鱉。”
“現在他主動把軍隊撤到更有利于騎兵作戰的北岸,是揚長避短。”
劉猛道:“不止于此,燕國把沿途的百姓全部擄走,桓溫軍無法就地獲得補充,加大了他的后勤壓力。”
“現在主動權一點點向著燕國轉移,時間拖的越久對他就越不利,除非他能獲得晉國的支持。”
文易失望的道:“晉國必然不可能支持他,所以這一戰看來是不成了。”
劉猛道:“燕國擁有千萬人口又兵強馬壯,想打敗他必是傾國之戰。桓溫想靠荊州之地一舉完成北伐大業,本就不可能。”
“如果他聰明就應該改變策略,一點點蠶食才是最好的辦法。”
文易道:“晉室和士族不會給他蠶食燕國的時間,所以他尋求決戰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只可惜了那些無辜的將士。”
眾將也嘆息不已,身為將領他們難免會產生代入感。要是自己碰到這樣一群豬隊友,想死的心都有了。
還好唐國不是晉國,他們不用面對桓溫這樣的難題。
文易感慨了一番之后說道:“燕國從黃河南岸擄走了幾十萬人,必然會造成大量流民,看能不能弄一些回來。”
……
為了減少麻煩慕容恪把這幾十萬人就近安置在了黃河北岸,這么多人短時間內安置好,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
但出現短暫混亂是必然的,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