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順利實施分封制的情況下。”
“如果我們無法一統天下,就算南洋到處都是人又有何用?”
眾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說唐國的繁華是建立在倭奴島奴隸之上肯定是夸張的說法,但不可否認這些奴隸的作用重大。
如果失去這些奴隸,別的不說,基建基本都要停工,一大半的礦山也要停工。
這種損失無法估量,估計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恢復。
“你們與其把目光放在倭奴人身上,不如趁現在有時間多去南洋諸島上抓捕土人婦女和孩童……”
周啟慚愧的道:“是臣想的太簡單了,請陛下恕罪。”
文易沒有把呂宋列為不封之地的范圍,在呂宋島引起了不小的騷動。百姓們只相信文易,不相信未來的國主。
文易感動之余再次寫了一篇文章刊登在三大報紙上面,以安撫呂宋百姓。
內容很簡單,告訴百姓至少在十幾二十年內不會實施分封,他們可以暫時安心。
諸侯國使用的律法和唐律并無本質區別,朝廷也會對諸侯國進行監管……他們完全可以安心生活在這里。
甚至將來諸侯國為了留住他們,會開出更還的籌碼,他們留在這里大概率過的比在唐國還要好。
要是實在不愿意留在這里,等將來分封的時候,可以遷到不封之地境內居住。
但對于百姓來說,這篇文章里只有一句話有用:未來可以遷到不封之地居住。
別的什么使用唐國律法、什么優厚的待遇籌碼之類的,他們完全不考慮。
律法再好有什么用?關鍵是人,明君難求啊。
他們寧愿跟著文易一起吃糠,也不愿意留在諸侯國吃山珍海味。
說穿了很簡單,就是信任。
百姓相信他能讓所有人都吃上糠,卻不相信其他人許諾的山珍海味。
不過不管怎么說吧,文易的這篇聲明總算是安住了大家的心。
……
在唐國有一個不是很被人關注的群體,那就是扶南國各勢力派過來的質子,多達上百人。
他們穿漢人的衣服,吃漢人的食物,遵守漢人的規矩,說漢話寫漢字……可以說比大多數漢人更像是漢人。
唐國要分封功臣的消息他們也聽說了,對那些受封者非常的羨慕。
但當他們看到那副地圖的時候頓時就坐不住了。
因為扶南國赫然在不封之地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