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把京畿放在幽州薊縣一帶,可以就近掌控遼東以及百濟、新羅之地……”文易指著世界地圖,說道:
“華夏之敵往往是起于北方草原大漠的游牧民族,把京畿放在這里,有助于打造北方防線……”
桓溫看著世界地圖,新羅百濟就是去商洲(美洲)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把京城放在幽州,再加上強大的水師,確實可以很方便的掌控此地,對于國家未來的發展很重要。
甚至對整個北方的掌控都會加強。
“但此處實在太荒涼,想要建設起來花費巨大。”
文易笑道:“唐國最不缺的就是資源,再說不是有那些士族豪強富戶嗎,把他們遷過去正好用得上。”
桓溫被說服,從戰略上來說,幽州確實是個不錯的京畿之地。
得知桓溫肚子里有全套的治國之策,文易天天拉著他討論統一后國家建設問題。
而桓溫也知道自己沒有機會得天下了,想推行自己的治國之策只能靠別人。加上新降想要表現,也是知無不言。
這些天兩人聊的非常盡興,都感覺獲益良多。
京師問題自然也是重中之重,桓溫的意思是放在關中或者洛陽。關中平原土地肥沃,周圍有險關守衛,自古以來就是京畿的首選。
洛陽是天下的中心,國都的最好選擇之一。
然而文易選擇了幽州的薊縣,也就是前世的首都。倒不是他非要模仿前世,而是放在這里確實有很多優勢。
上面提到的戰略地位就不說了,還有一點他沒有說,是出于經濟需要。
因為地理原因,北方發展經濟天然不如南方。南方那邊朝廷都不用管,天然就能形成好幾個經濟中心。
如果再把政治中心放在那里,北方怎么辦?
信不信將來北方遇到了什么困難,朝中某些目光短淺之輩會毫不猶豫的放棄這里?
前世歷史上可是發生過這種事情的。
就算這種極端的情況不出現,南方天時地利人和全占,北方就真的永無出頭之日了,長久下去必然會釀成大禍。
最好的辦法是把京畿放在北方,利用政治中心的優勢發展北方的經濟。
讓南北之間的差距保持在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這才是長久之道。
敲定京畿的問題之后,兩人又開始商討如何遷徙豪強富戶。
“最怕的就是有人隱匿財產……其實不用懷疑,根本就沒有人愿意主動交待自己的財產,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去查。”
桓溫道:“辦法其實很簡單,就看陛下愿不愿意用。”
文易道:“哦,什么辦法不妨先說一說。”
桓溫道:“辦法并不新鮮,漢武帝就用過。凡隱匿財產不報者,罰沒所有財產,家人貶為賤籍。”
“大唐律法沒有賤籍,只要罰沒他們家產就可以了。”
“同時鼓勵大家舉報,凡舉報豪強富戶隱匿財產者,一旦查實可獲得違法者一半的家產。”
“如此雙管齊下,所有隱匿著將無所遁跡。”
文易敬佩的道:“漢武帝真乃吾輩之楷模也……把這一條記下來,等會呈報給我。”
最后一句話是對旁邊的起居郎說的。
古代天子身邊都有起居郎,記錄天子的一言一行,唐國自然也有。
只是和別的國家不同的是,唐國的起居郎只記錄工作上的事情,更類似于秘書,休息不需要記載。
啥,你說不合規矩?
勞資就是開國皇帝,說啥就是啥。
這時馬亦白急匆匆的跑過來,遞上一封奏折道:“陛下,這是王旅長送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