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不在意的道:“看你這表情,怎么了?不會是他進攻受挫了吧?”
馬亦白道:“不是……您還是看看吧。”
文易心下好笑,但等他看到上面的內容的時候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王安,壞我大事。”
見此桓溫也很好奇,但他很知道分寸沒有多問,而是準備提出告辭。
文易把奏折丟給他,道:“此事和你也有關系,看看吧。”
和我有什么關系?桓溫趕緊接過來,打開一看也大驚失色:“這……陛下趕緊下旨阻止他呀。”
文易搖頭道:“晚了,這會兒他已經動手了……我就不該放他去會稽郡。”
對于這件事情桓溫自然不好說什么,只是道:“晉國幾乎所有的刺史太守長史都是士族豪強擔任,一旦消息傳開他們必然會死守。”
“陛下原本計劃的打下建康然后招降的計劃已經行不通,必須要重新制定計劃才行。”
文易嘆道:“我知道,我擔心的不只是晉國,還有秦國和涼國。這個消息一旦被他們知道,幾乎沒有和平解決的可能了。”
不過他也不是怨天尤人的人,事已至此再生氣也晚了,馬上下令道:
“從禁衛軍抽調一個旅去會稽郡,歸王安指揮。告訴他,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絕,別留尾巴。”
聽到這個命令,桓溫心中嘆了口氣,士族豪強全完了。同時他又很慶幸自己投降的早,否則桓家也是被屠殺的一員。
火器之下一切抵抗都是土雞瓦狗,更何況唐國的強大不只是火器,還有制度。
很快他就收拾好心情,現在各人顧各人吧,于是說道:
“既然速戰招降的計劃失敗,陛下不妨從現在開始就在已占領的土地實行土改,每打下一處就進行土改,穩步推進。”
“唐國擁有火器之利,再得到民心支持只會越來越強,反抗者不過是茍延殘喘而已。”
文易想了一下說道:“好,同時進行吧。馬亦白,傳令國內,把我們前幾年培養的后備官吏全都派出來吧。”
“傳令給冼蕓,讓她別看著了把嶺南打下來。嗯,從國內調一個旅歸她指揮。”
“警告她,我不想看到軍隊禍害百姓的事情發生,否則別怪我不講情面。”
馬亦白嚴肅的道:“是。”
文易又看向桓溫,道:“桓將軍,燕國的舊權貴官吏不會老老實實接受土改,需要大軍對地方進行彈壓。”
“火器軍人數有限,很多小地方無暇顧及,彈壓地方的任務就只能麻煩你的手下了。”
桓溫心中一喜,越是有用他家就越安全,當即說道:“陛下言重了,我亦是唐臣,為國盡忠本就是應當為之事。”
“我這就傳令給幼子,讓他帶兵配合朝廷進行土改。降軍中很多都是豫州軍,陛下不妨派無奕公一起去。”
幼子是桓沖的字。
文易點點頭,就算桓溫不說他也會這么做的。
雖然他很鄙視聯姻什么的,但也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年代這一套真的很管用。
有謝道韞在,謝奕沒有任何抵觸就轉變成了唐臣,且會非常忠心。
讓他帶領一部分原桓溫軍彈壓地方,根本就不用擔心他會造反,或者陽奉陰違之類的。
桓溫主動提議讓謝奕去,就有這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分桓沖的權。
畢竟十幾二十萬大軍,桓沖要真敢一個人負責,那就是自己給自己脖子上套繩索。
有謝奕分權牽制,大家都放心。
不過他也看出來了,唐國這邊確實缺人手,于是又出主意道:“慕容垂、慕容德都是有大才之人,就這樣放著不用實在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