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沒什么特別值得高興的。
甚至這件事情都沒有他正在商談的事情重要。
今天他來到三清觀,和杜子恭、孫泰等一眾道教領袖們商量道教該何去何從。
他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任何事情都大不過朝廷律法,道教必須遵守律法,嚴格約束自己的行動,若有違法嚴懲不貸。”
看了看大殿外一排排荷槍實彈的唐國將士,這群道教領袖沒有一個敢出聲反駁的。只能把目光看向杜子恭,希望他能出聲為大家爭取利益。
杜子恭卻沒有開口,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孫泰,很明顯是把這個機會讓給自己的弟子。
孫泰也沒有客氣,起身道:“唐國律法對道士數(shù)量限制太過于嚴格……之前各道觀置辦的田產(chǎn)能否保留?”
“現(xiàn)在各家道觀都收養(yǎng)了許多因戰(zhàn)亂失去家人的孤兒,以及許多家破人亡的向道之人,是否可以允許把這些人都留下。”
文易斷然拒絕道:“法律是底線,絕不容許任何人踐踏。”
一種道教領袖臉色都變得難看起來,這是在要他們的命啊。
文易語氣稍稍放緩一些說道:“天下很大,燕國、遼東、秦國、代國、涼國乃至草原荒漠西域,都有人類居住。”
“未來這些地方也都將成為大唐的國土,你們完全可以向外擴張,派遣自家子弟前去傳道,如此一來道觀多余之人就有了去處。”
“你們的田產(chǎn)也可以用置換的方式,在其他地方獲得相應的土地,用以建設新道觀。”
一眾宗教領袖依然無法接受,雖然杜子恭給新道教添加了擴張元素,可前人留下的思想已經(jīng)根深蒂固,很難跳的出去。
更何況在他們看來中原才是天下的中心,放著中心世界不要,跑到蠻荒之地傳道沒有任何意義。
文易也非常無奈,但他態(tài)度更加堅決,不可能和這群搞迷信的妥協(xié),道:“不要抱有僥幸心理,這是我的底線,給你們一個月的考慮時間。”
“一個月后不能作出選擇的,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嘩。”這群道士們終于坐不住了,有人忍不住說道:“陛下不覺得自己太霸道了嗎?”
文易譏笑道:“我有軍隊,有天下萬民的支持,為什么不能霸道?反倒是你們,有什么用?”
“你們不會真以為天下離了道教就沒辦法活了吧?想取而代之的宗教一抓一大把。唐國盛行媽祖,俚人的雷神教,甚至佛教……”
“你們信不信,只要我下旨禁絕道教鼓勵萬民信仰佛教,他們什么條件都能答應。”
一眾道教領袖又氣又怒但更多的是恐懼,唐國的強大他們也見識過了,沒有絲毫抵抗的念頭。
可讓他們放棄現(xiàn)有的東西,他們也絕對不愿意,難道真的要如對方所說,去蠻荒之地布道?
還沒等他們想清楚,孫泰就已經(jīng)替他們做了決定。
只聽他說道:“陛下,若我道教向四方傳教,能否獲得朝廷的支持?”
文易頷首道:“可以,道教也是我華夏文明的一份子,只要是對宣揚華夏文明有利的事情,大唐都會給予支持。”
“凡是大唐軍隊所到之處,你們都可以去布道。如果遇到暴力阻攔,可以去當?shù)毓俑蛘哕婈爩で髱椭!?
“主動向外布道的教派,可以獲得大唐更多的扶持。比如賜予更多的財物,比如許其招募更多的道士。”
但大多數(shù)教派的領袖對此并不感興趣,去蠻荒之地受苦,誰愛去誰去,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原最大的教派。
可惜文易根本就不給他們這方面的機會,不聽話?有的是辦法收拾他們,對教派來說最大的打擊莫過于禁止他們傳教。
孫泰私下其實早就和文易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