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接見歸降的桓豁、謝安等人,見到情報后失望的道:“苻堅還是選擇了我最不希望看到的那條路啊。”
劉猛道:“陛下得天下乃天意也,苻氏不尊天意乃取死之道。”
文易眉頭微皺道:“你這是和誰學的歪理邪說,這個世界哪有什么天意?若天真有意那也只能是人意。”
“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我們得天下順應的乃是民心民意,而不是什么虛無縹緲的天。”
這話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然而他是皇帝說出來沒有人敢反對,周圍一圈人都默默低下頭不知道再想什么。
劉猛羞愧的道:“是,臣下最近讀古書有些多,無意中受到侵擾以至于有此不當之言,請陛下治罪。”
文易道:“這人心就像是明鏡一般,必須勤拂拭才行,否則必被塵土遮掩。傳令下去,全軍在訓練作戰之余一定要加強思想學習。”
“尤其是行政官吏,最容易被腐蝕必須加強學習。我會讓吏部、御史臺和衛尉司展開明察暗訪,若發現有人腐化必嚴懲不貸。”
“再傳令東寧,加緊印刷基礎教材,要讓每一家每一戶都至少有一套基礎讀物,免費發放到每一家。”
“再從國內抽調識字的年輕人擔任教師,每個村都必須有一所小學,開展全民掃盲。”
肖柏山起身道:“是。”
謝安等人都忍不住動容,雖然他們不知道所謂的基礎讀物是什么東西,但即便是每一戶一本也不是個小數目啊。
雖然現在有了造紙術和印刷術,書籍的價格確實便宜了許多,但也只是相對于手抄書而言,實際上價格也低不到哪去。
首先紙張的造價就不低,其次印刷術也是純手工印刷成本也不低,再加上世家貴族對知識的壟斷。
總之讀書從來都和窮人沒有關系。
如果放在三年前,文易也不敢保證能在整個天下推行文教,書籍的成本就扛不住。
然而隨著蒸汽機的研究日益深入,實用化的機器出現,粉碎機之類的東西已經很常見了,能輕易的把造紙的材料打碎。
而溫度計的誕生,也讓烘干房有了標準化保障,晾曬紙張也變成了人工烘干,效率提升了幾百倍。
南洋那邊是熱帶亞熱帶氣候,雨林眾多,造紙的原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種種技術的革新讓唐國的紙張造價真正的壓低到了白菜價。
印刷術也不例外,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在研究水力印刷技術了。雖然設備還很原始印刷質量也不如人工,但也勉強脫離了手工進入機械印刷階段。
關鍵是機器印刷效率更快,每天都是數千套書籍。
至于在古代能不能造出這種機械化設備,根本就不用懷疑。中國史書上記載最早的機械誕生于東漢,借用水力運行。
漢文帝霸陵出土的齒輪雖然不知道是用在哪種機械上面的,但也有力的證明了早在漢初就已經有了相應的機械裝置。
再加上王莽時期的青銅卡尺等等設備……只能說千萬別把古人想的太蠢。
從生理結構上來說,兩千年前的古人和現代人沒有任何區別,智商也沒有任何差距,缺少的只是兩千年的經歷和見識。
把一個古人放在二十一世紀,接受現代化教育,那他就是一個現代人。
把一個現代人放在古代,接受古代教育,那他就是一個古代人。
言歸正傳。
訓斥過劉猛,又接連下達了幾條指令后,文易才說回正題:“傳令給李忠,秦國那邊先不用管,守好關隘別讓他們出來就行,等我們滅了晉國再西進。”
“是。”
“還有轉化投降將士的工作也要加快了,六月份我要見到二十萬合格的轉化士兵。再從新征服土地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