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二十萬人,有了這四十萬新兵加入足夠橫掃天下。”
肖柏山道:“陛下,再招募四十萬人,我國軍隊就超過百萬規模,是否太多了?且火器數量也不夠。”
文易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提醒自己提防新招募的軍隊,不要讓他們接觸火器。對于這一點他也不反對,直接說道:
“火器乃國之依仗,豈能隨便予人。新招募的軍隊依然使用冷兵器,主要負責衛戍地方,攻城略地就交給火器軍。”
“但也不能完全杜絕新軍接觸火器,這樣會冷了人心。從中選出五萬思想可靠的將士,授予他們火器。”
“樞密院建立一套完整的選拔標準,日后凡是通過考核者皆可成為火器軍。通不過考核的,就去地方當衛戍軍吧。”
倒真不是文易小氣多疑什么的,而是槍炮的生產速度真的很慢。唐國能組建四十萬火器軍,那是近十年積累的結果。
新招募的這五萬火器軍的兵器,一部分是剛生產出來的,還有一部分依然在生產線上。
不過在座的降臣降將都沒有一點意見,反而覺得這才是正常的,甚至還覺得文易有點過于大度了。
火器這種東西怎么可能輕易給沒有通過考核的人接觸呢,至少也要等天下平定,經過一定學習改造之后方可。
但文易肯重用新軍,也讓他們安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