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人的道理。
再說他也只是衛尉司總旗,而不是統兵將領。他擅長的是搞秘密工作,而不是做戰略計劃。
至于寧州的處置方法,原本他還有些頭疼,現在反而又辦法了。
“我會把寧州周邊的軍隊抽調走大部分,只留下必要的守衛力量,讓他們內部放心內斗。你們衛尉司也行動起來,該怎么做不用我說了吧?”
路千鈞道:“是,臣明白。我們早就和寧州原五大姓有所聯絡,現在剛好能用得上。”
三國兩晉時期,中原動亂許多大姓遷徙到寧州南中定居,總數達到數十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孟、李、爨、董、毛五家,也就是俗稱的寧州五大姓。
爨氏只是五大姓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
然而正因為他不起眼,反而屢次躲過兵災,其他大戶都首當其沖被戰亂擊垮。
桓溫剿滅成漢之后收復寧州,最后一個能和爨氏競爭的大戶霍家也被擊垮,他們家族終于稱霸寧州。
寧州爨氏和高涼冼氏,成為了東晉王朝最大的兩股蠻夷勢力。只不過高涼冼氏是俚人出身,寧州爨氏實際上是蠻化的漢人。
是的,你沒看錯。不光有蠻夷漢化,還有漢人蠻夷化。甚至有傳聞,三國時期的孟獲家族,也是蠻化的漢人。
爨氏稱霸寧州才只有二十余年,那些原本的大姓殘余依然比較活躍,他們也想從新恢復家族的榮光。
如果沒有外來的機會,或許他們就此任命。
可晉國殘兵的表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原來爨氏并不如表面那么強大。我們是不是也能搶一兩座城,脫離爨氏獨立發展呢?
野心這東西一旦產生就很難再遏制的住,如果再有人從中挑撥就更難了。
而衛尉司就最擅長干類似的活兒。
隨和文易一道指令,唐軍開始把布置在寧州周圍的軍隊調走。
王安軍被抽調到了南陽郡和魏興郡,防范秦國從這里攻打荊州。
嶺南那邊的兵力也開始用于內部建設,對嶺南進行初步開發。比如放火墾荒,比如在一些道路不方便的地方開山鑿路。
比如在一些血吸蟲病嚴重的地方,填平河道并在另外一處地方重新開挖河道。
總之把一些非精銳部隊轉化成工程建設兵,在能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資源,去做很多大工程。
至于為啥不把這些兵力調到前線打秦涼代三國聯盟,一來這些人本身戰斗力就不是很強,只能當地方安保部隊。二來嗎……
陳秀侃侃而談道:“秦涼代三國集結四十萬大軍,又有二十萬烏丸和丁零人。六十萬大軍就像是吸血蟲一般,不停的吸三國的血。”
“以三國的國力是支撐不了多久的,尤其是涼國和代國本就山多地少,就更難以支撐,只有秦國作用關中之地能勉強堅持的下來。”
“三國同盟人心本就不齊,只是在我們兵鋒之下才臨時團結在一起,時日一久必生間隙。到時候或許不用我們出手,他們自己就分崩離析了。”
“還有烏丸和丁零人,本就是客居作戰,時日久了必會起思鄉之心……”
在座的賀方、郭吉廷、周啟、肖柏山、桓溫、謝奕、謝安、慕容垂等人都深以為然的點頭。
陳秀繼續說道:“再說我方,三分之二的天下皆為我大唐所有,且大多都是膏腴之地,五分之四的人口也都在我們治下。”
“而我們推行的新政和土改政策,又遠比秦涼代三國依然在施行的舊制度更加的先進,更能發揮民力。”
“時間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每過一天我們的實力就增強一分。與之相反,每多拖一日秦涼代三國就弱一分。”
“總之,這場戰爭拖的越久對我們就越有利,最好能拖到